穿鞋 還是舊鞋子舒服
創意這個詞,往往是和“新”這個字眼聯系在一起的。你看,本屆創意城市網絡國際大會的主題“新技術·新媒體與創意城市合作”便有兩個醒目的“新”字。所以,前往報道此次大會的本報記者,幾乎是抱著“辭舊迎新”的心態去的,在會場內外處處嗅著“新”的蹤跡。
然而,令記者意外的是,大會首日的幾場活動中,非但沒有遭遇預期的“新”,反而處處聽到創意大師和與會嘉賓們談古說舊、熱論傳統。他們在談及那些時髦的事物時,總是點到即止、一語帶過;而每當說起民族記憶、故園情懷、世道人心、民間物什,卻又總是興致勃勃、濃墨重彩。原來,真正做到創意大師份兒上的人,并非是“喜新厭舊”的,反而不約而同地采取了一種溫情回望的姿態。
呂敬人和他的那些學生們,并非天天對著蘋果電腦絞盡腦汁、求新立異,而是在“故紙堆里做文章”,從對那些古老漢字的重溫、拆解和組合中,讓這些文明的符號煥發出新的光芒。
韓國設計大師白金男對“推倒重來”式的城市建設頗為不屑,卻對那些廢棄礦區、中世紀舊城、偏僻村落、昔日監獄的“友善式”改造興味盎然。他堅持認為,唯有留有時光印記的城市,才是人類的宜居之處。
從呼倫貝爾大草原走進央視的白巖松說,他從來不會站在高樓林立的大城市憐憫那街狹樓矮的故鄉小城,反而會時常在家鄉那燦爛的星空下憐憫大城市中灰蒙蒙的天。他永遠記得音樂家趙鑫珊的話:“技術的進步很快,但人性的進步是很慢的。”
在公益廣告大賽摘金奪銀的那些作品們,一半以上都有意無意地引入了傳統文化的元素。從揮毫潑墨的書畫,到趣味橫生的傳統游戲,再到悠然自得的古琴音樂,都被巧妙拈來表達著非常現代的議題。
這些名聞天下、作品等身的創意達人,不會不知道創意的真正內核是什么;那些從上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獲獎佳作,也絕對不會僅僅由于它們的“復古元素”而贏得評委們的投票。他們的選擇,它們的勝利,必然是有理由的。贏得創意的,為什么是舊,而不是“新”?
白巖松說,他和很多人一樣,都喜歡新衣服、新手機、新車子,但唯有鞋子,還是舊的好。唯有舊鞋子,才最貼合自己的腳,最讓人覺得踏實、穩當。踩著舊鞋子走新路,肯定比穿著一雙陌生的新鞋要快。
呂敬人設計的書,從來都是舊中見新,讓人捧著、摸著、聞著、讀著,都能感到一股來自傳統的馨香。他說:“創意的進步就像兩條腿,需要一步一步往前邁。只有后腳有力地支撐地面,前腳邁出去的步子才會更大、更穩、更自信。這后腳所踏的,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積累的大地,就是我們溫暖而恒久的人性。”
喜歡舊,不意味著排斥新。這只是因為,所有離開了傳統根基的新,都不可能長遠。而真正以人為本的舊,又必然能滋生足以贏得未來的新。我理解,這才是大師們對待創意的本意。接下來幾日的采訪,我會力爭站在舊的基礎上接納新的銳氣,處在新的位置上汲取舊的營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