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貨硬不起來?規模全國第三單店難入圍十強
廣州商業流通規模連續20年全國第三
全國百貨業單店十強廣州卻難入圍
廣州市經貿委在其官網上最新透露,2011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簡稱“社零額”)(下同)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預計達5220億元,同比增長16.5%。這已是廣州商業流通規模連續20多年位居全國第三位。然而,由國家權威機構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全國百貨業單店十強中卻多年缺席廣州的百貨店。這是不是意味著廣州的百貨業越走越寒呢?對此專家表示不必擔憂,盡管廣州商家座次不高,但是并不代表質量遜于外埠。
現狀
全國百貨業單店十強缺席廣州商家
平均每兩年增長1000億,商業流通規模連續20多年穩居全國第三。這個數據背后的成績是驚人的。但是對比強烈的是,由國家權威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百貨(單體店)銷售額、零售額前十名來排序,廣州的百貨單體店也已經有20多年沒有入圍過十強了。igo記者查看近十年的榜單,發覺位列前十的百貨公司多來自北京、上海、杭州、蘇州、武漢以及南京等城市。
記者從業內人士那里了解到,雖然這只是一些枯燥的數據,但是其實只要是做百貨店的人,都會很在意這個排名,它是國內唯一權威的排行榜,就好像是格萊美的音樂排行榜,或者是奧斯卡在電影界中的地位一樣,全國零售企業單店排名,從很大程度上是國內零售業的“奧斯卡”獎,雖然它既不頒獎也沒有獎金,但很多零售企業格外看中它。
此外,據廣州百貨業資深人士透露,繼去年前三季度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廣州百貨業不禁令人產生越走越的感覺,盡管廣百、友誼等幾個大商場的財務報表顯示發展穩健,但自去年9月以來,多個百貨商場銷售額已連續出現10%以內的下滑態勢。一般來說,臨近年尾應屬商業消費旺季,但羊城百貨商場卻集體存隱憂。
另方面市經貿委卻表示,2011年全市的零售商業市場逐步從粗放走向細化,進入“精耕細作”時代:太古匯、白云萬達廣場、友誼國金店等16個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大型購物中心陸續開業,成為廣州商貿領域的標桿性項目,并帶動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番禺新城等一批新商圈崛起。連鎖經營、電子商務、信貸消費等新興營銷方式引領提升商貿業水平,全市限額以上連鎖門店超過2.5萬個,比增30%左右。
專家點評
不以排名論英雄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員、廣東省流通業商會會長助理兼副秘書長、第一商業網總裁黃華軍
對于兩組數據的排名強烈對比,黃華軍輕輕一笑,他說:“別說缺席全國百貨業單店十強,二十強也是缺席很久了!”他接著說,在他的印象中,廣州還只是在南方大廈的時代進入過這個榜單,廣州從80年代起,社零額就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第三,但是單體店銷售額卻在全國排不上號。這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長期的現象。按道理,廣州的市場容量有這么大,百貨業應該是捧著金飯碗才對,而實際上卻不是。黃華軍感慨,廣州的市場貌似很大,但廣州的百貨確是非常難做的。“盡管廣州商家座次不高,但是并不代表質量遜于外埠。”
黃華軍分析,首先,廣州的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比較淡薄,這是廣州長期重吃不重穿的人文環境造成的。廣府文化特有的氣質,導致廣州人消費和外地一些城市人的消費觀截然不同,廣州的餐飲業就非常發達,所以說廣州的市場雖然大,但是消費者把錢花在百貨業上的份額并不多。其次,而且有全國做強大的專業市場。因此,不少市民即使購買百貨,也不到百貨公司,而是到專業的市場去淘貨。可以說零售的很大塊消費群都會去批發市場實現。再者,廣州的地理位置也比較獨特,它四季不分明,沒有冬天,而冬裝、皮草的銷售常常使得百貨業最大的銷售額大多都是在冬季實現的。且廣州毗鄰世界購物天堂香港,“高價貨還要到香港去淘。”
“外來的百貨業在廣州也是很難立足的!這就是一個反面映證。”黃華軍認為,現在有一個好苗頭就是,隨著大批的新移民進駐,他們會更注重品牌,這也會潛移默化的改變廣州本土人的消費觀念。尤其現在的80后,消費觀同老輩廣州人相比都有很大的改變,你看現在,奢侈品都慢慢進來了。黃華軍相信,隨著社會的前進,消費文化的沉淀,廣州人不重品牌的消費觀將慢慢改寫。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且國內關稅步步調低,將來香港購物的優勢也將慢慢褪去。
“不要以所謂的排名來論英雄!”黃華軍說,像寧波杭州那樣的城市能創下一天銷售額的天價數字,這是廣州無法想象的。這和當地人的重面子的消費觀有關,并不代表他們真正高明過廣州百貨。
正是因為廣州的市場不好做,廣州百貨的從業者才相對外埠是經過更大市場考驗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廣州的市場不好做,外來百貨不會選擇輕易進駐,也使得本土百貨從業者缺乏競爭意識。黃華軍認為,廣州商家只要具備了擴張能力,就一定要走出去,本土市場的蛋糕就這么大,想要進一步擴張必須出去搶,帶著廣州百貨業先進的管理技術出去闖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