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紡織服裝產業:優化結構提升實力
在荊州,奧達紡織可謂行業“老店”。2012年2月24日,走進奧達紡織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紅磚廠房,感受到的是新設備、新技術、新戰略帶給企業的新動力。在生產車間,一邊是去年投資兩千余萬元上馬的日本、德國新設備,正在進行新研發的高支高密棉布生產,一邊是即將完成歷史使命的老舊織機在堅守崗位,從事傳統棉布生產。
新與舊,傳統與突破。奧達紡織的生產場景,也似乎勾勒出紡織服裝——這一荊州傳統優勢產業面臨的發展現狀。
傳統產業歷經風雨
上世紀八十年代,沙市輕紡城聞名全國,在那段黃金發展時期,沙市有300多個品種、4000多個花色的紡織印染產品行銷全國、外銷76個國家和地區,紡織印染產業發展如日中天。
但與此同時,沿海地區看準紡織產業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準入門檻低等特點,憑借靈活的機制、雄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等,逐步蠶食我市原有的市場份額,致使相關企業發展舉步維艱。1981年以來,紡織產值平均增速低于全省5.4個百分點。
就在市場優勢逐步減小的同時,荊州如奧達、乾盛這樣的一批紡織老企業,仍執著地選擇了堅守。他們一方面發揮荊州既有的產業原材料、人力資源優勢,一方面或資本聯姻、或產品升級、或外貿出口等路徑,尋求新的突破,支撐產業發展。
2011年的中國紡織服裝業,可謂歷經風雨。整個行業經歷原料價格的大幅波動、生產成本的持續增長、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凸顯、國際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等諸多磨難,國內很多紡織企業紛紛倒下。
但就在這樣的基本面下,荊州紡織行業負重前行,65家規模以上企業2011年元至11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9.12億元,同比增長35.4%,主要產品紗、布、服裝產量增長6.7%、13.4%和21.6%.全市擁有近200萬錠生產能力,奧達、金安、乾盛、越美4家企業棉紡錠都在10萬錠以上。
荊州的傳統支柱產業,在這輪風雨考驗中,雖歷經磨難,但整個產業變得更加堅強,同時逐步積累起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和經驗。
新路徑打造百億級產業
2011年5月18日,浙江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荊州辦事處掛牌成立,荊州成為其派出商務機構的第一個城市。“亞洲第一布市”柯橋布局荊州,相中的正是荊州紡織工業所具備的扎實產業功底、良好區位、資源優勢,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page_break}
未來,荊州傳統紡織服裝產業如何在順應市場的同時轉型升級?在省委、省政府實施“壯腰工程”、加快荊州振興的規劃藍圖中,為荊州紡織服裝產業描繪出“一體化整合壯大”
發展路徑:未來十年,加強行業整合和資源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荊州紡織服裝產業將形成規模適度、抗風險能力強的紡織服裝集團。
通過培育奧達、金安、越美、乾盛、楚都、新裕、百盛等龍頭企業,形成完整加工產業體系;加快技術改造,通過帶動效益,延伸荊州紡織服裝產業加工產業鏈,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紡織行業面對的復雜環境中,趨緊的外部環境形成了市場倒逼機制,企業也進行著新一輪洗牌,加快行業升級和調整,開始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潮中,金安不斷進行新產品試制和研究,竹炭纖維、莫代爾等新產品投入市場,收到良好效益的同時,也以產品布局搶占了市場制高點。
2011年,奧達這家“紡織老店”在全國紡織業虧損面增大、利潤空間受擠壓的狀況下,果斷調整戰略思路,一方面投入2.6億元進行園區建設,另一方面加快產品提檔升級,同時確立“產品向非棉發展,貿易向外貿延伸”的戰略路徑,保持了逆勢增長的良好勢頭。
當前和“十二五”期間,紡織服裝產業預計有投資10億元的奧達搬遷、投資18億元的玉沙紡織擴規、投資5億元的越美15000萬米印染生產線等過億元項目21個,可新增銷售收入150億元左右。可以預見的是,荊州“一體化”的紡織服裝集團,將呈現出合作密切,產品滲透力強等市場優勢,不斷提升整體競爭力,讓昔日的輕紡工業城,發展成華中重要的紡織印染循環工業基地,建成沿江紡織服裝聚集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