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棉花市場存在四個不確定因素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無論是中國政府的無限量收儲政策、印度政府禁止出口以抬高印度棉的國際報價,還是宏觀經濟調控使得高通脹水平持續維持,棉價底部支撐強硬,棉花很難回到過去的低價水平。從本年度的供需情況來看,供應壓力不減,消費繼續疲弱,棉價上升的制約因素非常明顯。USDA的3月份預測報告顯示,全球期末庫存增加31.9%,達到1356.9萬噸,而庫存消費比從上一年度的41.3%,調高到57.3%,是近十年來的最高值。中國棉花市場在消費量下滑的同時,產量和進口量一并增加,使得期末庫存增加73.1%,達到437.2萬噸,庫存消費比也從25.2%增加到46.2%。
中儲棉總公司調查推測,3月份全國棉花工業庫存約102.3萬噸,環比增加6.4%,同比增加17.6%,比近三年的平均庫存增加7.3%。紡織企業紗、布產銷率雖小幅反彈,但仍處于近三年的較低水平,而且庫存積壓明顯。當前供給偏松、消費軟滯的狀態決定了棉價仍處于弱勢,波段投資思路偏空。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加以警惕。
第一,2011年中國政策,勢必會刺激消費,或帶動一部分的棉花需求。
第二,3月30日收儲結束,距離9月1日新年度的收儲有5個月的承接期,這一時期是進口配額發放的時間窗口,進口棉與國產棉的流通可能促使內外價差收斂。若消費旺季未照常啟動,不排除國產棉價格下跌的可能。屆時,對于在市面上進行交易的棉花,19800元/噸的收儲價將會失效,而20400元/噸的價格只對來年新棉有效。
第三,4、5月份的集中播種期和隨后的出苗生長期,棉花面臨未知的天氣情況。國內外棉區分布廣且散,出現局部災害的可能非常大,受災面積和程度需要跟蹤測算。
第四,近幾年國際棉花市場美國消費占比明顯下滑,中國消費占比小幅回落,而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消費增長可期。出口方面,印度、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的出口占比不斷增加,美國占比則快速收縮。這一系列的變化,也對中美兩國棉花定價產生間接影響。印度等國在棉花市場的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強,其棉花供需情況和棉市政策變化也是值得關注的風險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