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印染業:讓粗放型發展的時代成為過去
“決不能讓老百姓錢多了、房新了,壽命卻短了。”紹興縣一位主要領導說,企業要學會賺“有道德的錢”,實現自我救贖。這個縣在前幾年開展“清水行動”的基礎上,今年推出了整治紡織印染行業廢氣污染的“藍天行動”,開始向水污染、大氣污染全面宣戰。
讓粗放型發展的時代成為過去
今年上半年,盡管企業銷售形勢未見明顯好轉,甚至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紹興縣新園針紡染整廠仍然投資30多萬元,新上了兩臺廢氣靜電處理裝置。兩臺裝置每天要用200多千瓦時電,折合電費100多元,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企業賺錢不能影響社會,我們要有這個覺悟——讓粗放型發展的時代成為過去。”新園針紡染整廠總經理朱晟杰說,印染廠的廢氣主要是指高溫定型過程中油脂蒸發生成的白煙,俗稱“白油”,新裝置可以將定型機釋放出來的白煙冷卻后實行靜電凈化處理。記者在廠區發現,豎立在定型車間窗外約7米高的鋼管排放出來的煙氣,顏色和氣味都已很難覺察到了。
新園針紡染整廠所在的紹興縣漓渚鎮是著名的“蘭花之鄉”,景色優美。自上世紀90年代建起一批印染企業后,當地人引以為自豪的生態環境開始被破壞了,這些企業煙囪里排放出來的氣體很難聞,到處彌漫著酸腐味。今年初,漓渚鎮主動要求作為全縣整治印染企業廢氣污染的“藍天行動”試點鎮,12家印染企業簽約表態率先安裝廢氣二級處理裝置,目前102臺定型機已安裝過半。
位于紹興縣濱海工業區的迎豐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是今年3月投產的新企業。公司董事長傅雙利說,以前印染廠的形象是兩根大煙囪,一根是燃煤鍋爐排放的黑煙,一根是定型機排放的白煙,“我們把兩根煙囪淘汰了,我們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紹興印染行業的看法。”
群眾的投訴是檢驗政府工作的風向標
紹興縣有212家印染企業,分布在全縣10多個鎮、街道。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印染行業水污染問題,紹興縣在本世紀初就出臺了廢水限量排放、鼓勵中水回用等治水措施,2010年又啟動了“清水工程”,提出通過五年努力,使全縣河道治理面達到80%以上、企業污水透明排放口建設達到100%。
紹興縣環保局副局長鄭義民說,從感官上看,現在全縣河道比前幾年清多了。今年前6個月,紹興縣環保站的監測數據顯示,出境和入境水質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三項指標出境與入境相比分別有11.0%、6.2%、6.7%的下降,出境水質總體優于入境水質,根據浙江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界斷面水質保護管理考核辦法規定,考核結果自測為良好。
“群眾的投訴是檢驗政府工作的風向標。”鄭義民說,從縣環保局監測大隊受理的信訪來看,去年底是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前,一年1000多起環保類投訴中關于水污染的投訴要占60%以上,今年起,水投訴開始減少,廢氣的投訴上來了,說明群眾在提醒政府該重視這個問題了。上半年,縣環保局調處辦結環境投訴594件,其中廢氣信訪266件,同比增長了44.57%。
今年5月,紹興縣宣布全面實施“藍天行動”,要求全縣印染行業的1900多臺定型機全部安裝廢氣處理裝置,并將燃煤鍋爐全部改成天然氣集中供熱。政府出臺了激勵政策,對“煤改氣”的鍋爐補助每臺6萬元,安裝廢氣處理裝置補助10%,目前定型機改造完成459臺,550臺鍋爐已停用120臺。
推動印染行業實現革命性的產業再造
除了高污染,紹興縣印染企業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工藝簡單、附加值低,平均每米布的印染利潤只有9分錢。紹興市委常委、紹興縣委書記何加順說,必須推動印染行業實現革命性的產業再造。
目前,紹興縣正在啟動實施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力爭通過5年時間使80%以上的印染企業改造提升至濱海工業區,打造集聚、整合、環保的綠色印染。政府將嚴格準入條件,組成專家組對印染企業集聚升級的設備配置逐一審核把關,同時大力引導企業兼并重組。現已有兩批96家印染企業簽約,到今年底將有超過50家開工。
浙江東盛印染有限公司是最早開工建設的10家集聚企業之一,新廠區計劃今年下半年投產。公司負責人徐榮興告訴記者,新廠區將采購意大利品牌的氣流染色機,改用天然氣燃燒加熱,比現在要節能10%以上,而且氣流機是全封閉的,不像原先用溢流染色機會有污水溢出來。
“今后,節能減排的力度將越來越大,約束將越來越嚴。”何加順說,印染行業必須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學會賺“有道德的錢”“有良心的錢”,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青山綠水、藍天白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