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奢侈品面臨慘重的“銷量危機”
限制“三公消費”、狠剎“吃喝風”等一系列“限奢令”出臺至今,青島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遭遇了比2008年經濟危機時更加嚴重的“寒流”。連日來,記者走訪調查島城各大奢侈品消費場所了解到,“限奢令”將奢侈品消費推向了“銷量危機”的懸崖,而最常被用來“聯絡人情”的名表、名包首當其沖,銷量驟降三四成不止,尤其是價格越高的商品銷量跌得越慘重。目前,島城奢侈品商場里價格超過3萬元的商品,顧客大多是“只試不買”,整個商場儼然一座“試衣間”。
顧客還不如店員多
連日來,記者先后走訪了海信廣場、陽光百貨等奢侈品牌較為集中的商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顧客還不如店員多。4日,記者來到海信廣場發現,盡管商場在燈光的照映下金碧輝煌,一線奢侈品牌的珠寶、腕表、皮包光彩奪目,可除了身著整潔制服的各品牌店員外,真正購物的顧客寥寥無幾。
“從今年開始就這樣了,場內的客流量少得驚人。”對于其中原因,這位工作人員說,最主要的就是受政策影響,“嚴打"三公消費"、禁止吃喝送禮等政策的打壓而致”。
陽光百貨的奢侈品牌集中度稍低,5日,記者走進該商場發現,大眾消費區域的客流量還不錯,但幾個奢侈品牌專柜同樣冷冷清清。
走訪中,記者從多個品牌的銷售人員口中得知,“限奢令”后奢侈品的銷量驟降,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名表。“價格越高的銷量跌得越厲害,一般3萬元以下的名表、名包影響不大,上了3萬元顧客就試的人多買的人少,普遍來說銷量減少三四成不止。”島城一奢侈品經銷商告訴記者,如今大的奢侈品商場就好像“試衣間”。
“限奢令”將奢侈品打入冷宮
“跟一年以前的差別太大了,政策影響了整個行業。”業內人士張女士告訴記者,中央一系列“限奢令”直接將奢侈品消費打入了“冷宮”。
在近期出爐的一份《亞洲奢侈品展望》報告中似乎能找到一些答案。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打擊禮品和三公消費已經影響到了中國消費者在全球范圍內的奢侈品消費,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速從過去每年平均30%的增長下降至2012年的8%。
調查中,記者還從島城奢侈品代理商處得到材料顯示,2013年奢侈品在中國遭遇“寒冬”,致使奢侈品牌在華拓展計劃陷入停滯,包括路易威登、古馳在內的十三大國際頂尖奢侈品牌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內地開店數量僅為25家,其中路易威登新開4家門店,古馳新開5家門店,迪奧新開2家門店,愛馬仕新開1家門店,阿瑪尼新開3家門店,普拉達新開4家門店,香奈兒新開1家門店,巴寶莉新開2家門店,萬寶龍新開1家門店,蒂芙尼新開1家門店,卡地亞新開1家門店,范思哲及芬迪均未開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