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制造”發展跨境電商增銷量
“就在兩三年前,幾千個游泳鏡這樣的外貿訂單我都不帶搭理的,瞧不上!現在,哪怕還有一單沒有發貨的我就急著要趕緊催。”東莞市華益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戴醒安如此形容跨境電商對他的改變。東莞獨蛇服飾董事長馮運廣,則用“電商兩三年的發展速度比上我做實體十年,跨境電商一兩年比得上做淘寶天貓三四年”。
馮運廣和戴醒安都是去年初才開始涉足跨境電商,區別在于,前者是在做了淘寶后走上“內貿轉外銷”的新路,后者則是在做外貿訂單四年后,將動輒百萬元大單變成了一個個百十來元小包裹。在新崛起的外貿在線零售平臺“阿里速賣通”上,東莞大賣家的數量排名就擠進了前10名,越來越多東莞工廠手握跨境電商這把利器,破天荒地將利潤大頭留在自己口袋中。
市場倒逼企業“觸電”
從2004年在虎門起家,到2008年前,馮運廣的女裝生意一年銷售額達1.6億元,在全國各大省市都有代理商和實體店。但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馮運廣的生意一下子垮下來,年銷售一下子掉到3000萬元。
“重慶、鄭州、杭州幾大服裝集散地來的代理客戶越來越分散,工價、原材料、鋪租一天一個價往上漲。”從2009年起,馮運廣狠下心,逐步停掉了實體店和代理權,將生產逐漸外包出去,并開始發展淘寶C店和天貓品牌店。
馮運廣感覺兩三年的發展速度趕得上前面十年,嘗到電商甜頭的馮運廣又玩起了跨境電商,他發現這個比做淘寶、天貓還要猛。
相比之下,戴醒安的跨度就沒那么大。他經營的華益品牌已有7年歷史,主要生產游泳鏡、游泳帽、耳塞等一系列中高檔游泳用品,年產量達18000套左右,其中國內銷售20%,國外銷售80%。
“我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做了四年,參加過六年的廣交會,總感覺訂單一年比一年少,廣交會、香港和德國展會一年比一年冷。”于是,在看到朋友開始陸續轉型做外貿訂單后,戴醒安開始試水跨境電商。現在,在速賣通等平臺上,華益品牌在同類產品中已經做到了搜索首頁的第四位,到三頁以后都排在第一。
全新的利益分配格局
做跨境電商,首先給馮運廣和戴醒安帶來暴漲的利潤和銷量。
馮運廣生產的“獨蛇”品牌一件女裝平均成本80塊錢左右,在天貓店和國內能賣到近200元(均含運費),毛利潤達80%-100%。“價格賣得差不多,但是跨境電商競爭沒那么激烈,推廣費更少一點,關鍵是架不住它量大成長快啊。”馮運廣說。
據悉,獨蛇公司的跨境電商從無到有,去年銷售額達2000萬元,而國內電商銷售額達6000萬元。“現在算是緩過來了,今年公司總銷售目標是一個億,估計得靠跨境電商的增量了”。
對戴醒安來說,跨境電商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全新的利益分配格局。
華益的一副游泳鏡生產成本約為15元人民幣,在速賣通等平臺上定價9.9美金,也就60元人民幣,其中包括20塊錢的物流運費。“剩下的25元錢落入我的口袋,而以前經過貿易公司、國外代理商、零售商之后,雖然能賣到80元,但每副眼鏡我只能賺幾塊錢。”戴醒安說,現在盡管跨境電商只占據了華益1/3的銷售額和企業資源,但是利潤貢獻已經超過一半。同樣,全新的市場也讓華益的銷量飆升,去年跨境電商銷量達1200萬,今年他預計能做到3000萬。
有趣的是,借助互聯網手段,華益甚至能做到給海外買家“私人定制”。“比如有近視眼的海外買家提出要配左眼250度,右眼500度的游泳眼鏡,我也能做出來,只不過價格差不多是普通泳鏡加上近視眼鏡的價格。”戴醒安說。
跨境電商省事省力省成本
和傳統的內外貿相比,跨境電商的玩法截然不同,用東莞廠商們的話總結就是:省事省力省成本。
首先是大規模的銷量帶來的規模效應。
戴醒安說,在做國內貿易時,一款衣服能賣幾百上千件就不錯了。所以,獨蛇公司一年得開發幾百款衣服,一個個拿到市場上檢驗,“得請十多個老師傅使出看家本領設計流行款,一不小心還成了死款,賣不動”。賣得好的款式,等市場反饋再補貨時,往往已經錯過旺季了。
而通過電商平臺的數據分析,獨蛇現在開始打造爆款,一年十幾款,單款往往就能貢獻一兩百萬的出貨額度。
“1個款做一萬件和10個款做100件,這個概念完全不同。一些純貿易商或許需要大量的款式來支撐,因為他們缺少研發設計能力,像我們這種設計能力強的公司就沒這個擔心。”馮運廣說。
對于戴醒安來說,跨境電商則讓他規避了季節性風險。以往,華益的產品重點在歐美等市場,而現在,“像中國、美國這種北半球國家,旺季都是從四月份開始,到9月份結束,最多五個月時間的旺季。”戴醒安說,這給他的工廠造成旺季招不到工,淡季很難維持的窘況。
而現在,戴醒安的產品開始賣到全世界,南半球的南非、澳大利亞、南美地區,規避了旺季過于集中帶來的不便。“一年四季都是旺季,東方不亮西方亮,商場范圍無限大。”戴醒安用手畫了一個圈。
同時,諸多中間環節減少,線上溝通的便利,也讓他們的成本大幅削減。
“你看以前都是傳統對接方式,飛過來飛過去,又核版又核價,又下單又登記的,但現在相隔萬里點開網頁、打包貨品就把東西賣出去了。”馮運廣說。只要經過前期磨合,團隊搭建、流程設置好之后,公司運轉也省心很多。此外,在轉型電商之后,馮運廣公司員工從200多人銳減到60多人,人力成本節省60%以上。
由于不需要跟國外代理商對接,不需要飛來飛去參加那么多的展會,戴醒安感覺輕松多了。“唯一可能給我增加的一點工作量,那就是現在每天晚上不論多晚,我都會到電腦上看一眼。”戴醒安說,他盤算著,現在華益公司成本的三分之一用于人工,三分之一用于廠租、水電等各種費用,三分之一是材料錢,等跨境電商的銷量平穩后,公司人工還能減少一些。“等不了多久你再來看,我這邊坐辦公室的要比車間工人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