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服裝節:2014中國服裝論壇聚焦產業未來之路
近日,第十八屆寧波國際服裝節的“重頭戲”———2014中國服裝論壇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眾多服裝界人士圍繞“跨界———渠道創新與產業融合”主題,就寧波乃至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烹飪出一場智慧盛宴。副市長陳仲朝出席并致辭。
新常態 減速取“質”
“過得‘不錯’的企業不多,大部分企業還‘過得去’,還有不少企業過得‘艱難’,甚至遭遇生存危機。”一開場,多位業內人士直陳服裝產業現狀。
“如何提升品質和效率,拓展企業利潤空間,加速寧波服裝從傳統優勢產業向時尚產業轉型,成為當前寧波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命題。”市經信委副主任周學明說。
“這個命題不僅是寧波,也是全國服裝產業所共同面臨的。”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服裝產業必須適應新常態,通過跨界思維,加快渠道創新與產業融合,增強品牌生命和活力。
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楊金純對中國服裝產業現狀作了一番梳理。他指出,“新常態”之下,很多服裝企業不太適應,不知道怎么走。“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我們必須跟過去告別,適應新情況,以跨界為世界觀,以渠道創新和產業融合為方法論,回歸到做產品,通過提高效率和品質贏得未來。”
服裝行業戰略專家、品牌管理專家楊大筠也持同樣的觀點:“遍地是黃金的紅利時代已經過去,服裝行業要回歸到生產和消費的本質。”
贏挑戰 以變應變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差的時代。好是因為充滿了機會,可以創造財富奇跡。差是互聯網和需求巨變疊加出現,一切茫然不確定,今天很困難,明天會更困難,轉型并不像說起來那般輕松。”面對高速變化的市場和消費群體,楊大筠有感而發。
他說,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聰明,他們知道什么才是他們想要和適合的,這樣的審美成長帶給服飾品牌的挑戰無疑更大:一方面在不斷壓縮老品牌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在越來越細分的市場里給渠道帶來日益激烈的競爭,更多品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寒光凜凜。
不少專業人士也表示,現在的消費主力軍已是80后甚至90后———這樣一群主張自我與個性鮮明的個體,對上世紀的流行品牌已不屑一顧,他們拒絕與父母在同一個店鋪里購買衣服,而這也恰恰解釋了一個令服飾品牌大為困惑和頭疼的問題———為什么10年前受年輕人追捧的品牌現在“下滑”嚴重。
問題來了怎么辦?在中國大的市場環境下,改造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所需要的投資與風險遠遠要比運作一個新品牌來得巨大。而在培育新品牌的過程中,可嘗試尋找一個有歷史、有背景、有知名度的國際品牌合作,跨界融合其實也是一種“創造”。
看清了 就來得及
世界已是瞬息萬變。一夜之間,互聯網就老了,移動互聯網如同新貴,給了我們更多機會。看清未來,跟上改變的節奏,一切就來得及。如何把握機會,專家們提到了科技融合。
“服裝與科技的融合越來越緊密,每一項技術都可能對服裝生產帶來全方位變革,為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陳國強說。
目前,電商已成為紡織行業的發展趨勢,怎樣把一塊面料的顏色真實地顯示在客戶端,是紡織業急需解決的技術之一。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制衣學院院長忻浩忠是顏色質量控制方面的專家。他說,一方面,紡織面料等產品在印染過程中,諸多因素會影響紡織品對色的判斷,如果不慎出現不對色情況,退貨概率會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紡織品測色、成像技術一直是紡織產業的難題,現有技術和設備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新技術來解決。
說到提高生產效率,不少專家介紹,顛覆“一人一機”模式的最新一代縫紉機,正在服裝行業帶來系列變革。也許要不了多久,最新一代縫紉機將會成為服裝企業的主力縫制設備,而設備的革新將帶來效率和品質的飛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