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自降身價野蠻生長 又一個難逃低端怪圈的消費品牌
看著一路攀升的股價,探路者股東心里卻有些許的不踏實:2013年春夏訂貨會早已結束,公司并未按照慣例公布數據。加上今年2季度公司凈利出乎意外的下滑,更讓投資者對訂貨會數據惴惴不安。
在7月份的一次內部交流會上,公司高管對在場機構大派“安心丸”,稱“訂貨會金額同比增長超過四成。”不過,隨著“晉江系”高層大刀闊斧地變革,公司2012年上半年正經歷“陣痛”。
行權“封口”訂單披露
作為A股首家上市的戶外服飾裝備品牌,2011年7月起,探路者將新品訂貨會數據引入自愿性信息披露。一般訂貨會結束數日后,公司即會對外公告。
不過,2013年春夏訂貨會卻成例外。早在7月中旬,公司向投資者稱,“2013年春夏新品發布會現場會議部分已于7月初結束,加盟商及公司各直營大區、集團客戶、電子商務等業務單元,計劃在現場會議結束后的一周左右時間提交相關訂單信息。”如今已至月底,公司對此仍未有只言片語的透露。
這不禁讓部分投資者憂心:莫非是“丑媳婦羞于見公婆”?6月28日,探路者對2012年上半年度業績作出預告,凈利潤約為5660萬-6310萬元,同比約增長30%-45%。鑒于公司一季度已實現凈利潤4065萬元,這意味著二季度凈利環比大降。
“訂貨會數據還在統計中,會隨8月16日的中報一起披露。”昨日,公司證券部人士解釋。
不過在近期一次內部交流會上,公司高管總算對機構投資者實言相告,“訂貨會結果沒公布是因為激勵行權,證監會要求行權期間不可以披露重大信息。”其同時透露,“相比去年,40%以上的增長還是有的。”
7月11日,探路者首期股權激勵152.8萬股上市,其中總裁彭昕、副總裁張成及韓濤依次行權11.7萬、24.18萬、6.24萬份。此外,公司確定7月13日為“第二期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授予日,彭昕、張成、孟永立(副總裁)、韓濤分別持有限制性股票195萬、65萬、19.5萬及13萬份。
品牌難做自降身價
高管激勵,對公司業績的釋放無疑有利。在交流會現場,公司高管并不回避,“2012年上半年是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基于對過去的不足做了諸多的調整,調整結果下半年會有顯現。”
二季度凈利下滑明顯,是高管口中“最困難”的注腳。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稱,“今年二季度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0%-60%。原因是,自去年公司計劃投入品牌宣傳后,推廣活動在二季度陸續展開,廣告費用隨之增加。另外,因為公司剛剛完成‘專業戶外中端品牌’的定位,產品相應會下調價格,導致利潤總額下降。”
2012年探路者終端售價平均下調15%-20%,2013年春夏訂貨會產品再度降價15%-20%。公司解釋,“主要是想使更多消費者可以消費探路者品牌,另外有很多價格低于公司產品的品牌進入市場,為了不犯李寧出現的錯誤,公司主動調整。”
曾經的中國體育品牌一哥李寧公司,凈利潤由2010年的11.08億跳水至3.86億元,同比陡降65%,引起資本市場強烈關注。上海一研究員對記者記者表示,“面對國外品牌的入侵,國內的休閑服裝品牌喜歡采用‘群狼戰術’,各家在國外品牌的周邊開店,形成圍攻之勢。但李寧一直價格堅挺,直面國外品牌時毫無優勢可言,以致走向業績下滑、定位不成功的困境。”
翻閱探路者“新晉”高管的履歷,不難發現公司為何對李寧的潰敗有切膚之痛。副總裁孟永立曾任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供應鏈副總經理、安踏(中國)產品開發副總裁、德爾惠產品開發副總裁;副總裁郭俊文2001年3月至2012年1月一直在李寧(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工作,歷任品牌經理、產品經理、品類總監。
眼前探路者同樣走到了“十字路口”,前有國際大鱷的品牌壓迫,后有國內品牌的低價競爭。有了前車之鑒,探路者選擇“放低身段”。據了解,2012年公司主推價格為999元、1099元的特惠沖鋒衣,而哥倫比亞沖鋒衣的價格為1299-2599元,樂斯菲斯沖鋒衣的價格為1400-4000元,狼爪沖鋒衣的價格為1300-2400元。
野蠻生長是喜是憂
公司高管一再向現場機構強調,“雖然價格下來了,但通過供應鏈整合、成本優化,并不會影響產品毛利率。”
該高管透露,“2011年彭總進入公司以后,加強了營銷管理。從商品結構看,公司產品從2009年以來調整都非常小,去年產品進行大幅度調整,今年秋冬產品會有明顯變化。此外,公司還加強訂單結構規劃及訂貨政策指引,引導加盟商進行更科學、合理的期貨預訂工作,并對重點種類訂單做了良好的規劃。”例如2013年春夏訂貨會結束后,客戶訂單與最初引導有差異,“重點產品公司希望占比達到15%,但加盟商訂貨在12%,后期會建議客戶對訂單進行重新評估。”
此外,探路者正借鑒晉江系運動品牌的渠道擴張經驗,通過發展加盟商,加快在二三線城市的布局,快速占領市場。2011年公司渠道增速為58%,目前公司共有渠道數量1200家左右。無法回避的是,2011年探路者單店收入為63萬元,與商場同樓層的李寧、安踏等品牌113萬元和114萬元的單店收入比,還有很大差距。
公司高管也承認,“過去的增長,70%左右來自渠道擴張,20%多來自店效的增長,這是目前這個特定階段必須做到的。發展初期渠道鋪設很重要,2012年凈新開店會不少于400家。未來2-3年之內,還是保持這種速度,以后的增長則會更多趨向內涵增長。”其同時補充,“2012年公司收入不低于11.5億元。”以2011年公司主營收入7.5億來看,增速為53%。
“戶外行業處于高速成長階段,探路者作為行業龍頭,必將分享行業成長盛宴。但一旦專業戶外蛋糕變大,目前的一些休閑品牌極有可能調轉船頭,投向目前競爭不算太激烈的戶外行業,屆時探路者的生存空間將遭遇擠占。”前述研究員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