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普拉達凈收入同期增長近60%領跑奢侈品板塊
Burberry股價下挫逾20%,奢侈品業績低迷下,prada同期收入勁增近60%,領跑奢侈品板塊
千呼萬喚始出來,9月24日,普拉達(Prada)終于公布了上半年的中期業績。
之前的蒂芙尼和巴寶莉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本已籠罩在全球經濟低迷的陰霾之下的奢侈品行業更讓大家擔心,當然也并不看好普拉達。但最近公布的中期業績,卻讓人刮目相看,普拉達勁增近六成的超高業績大大提升了整個市場的信心。
這個9月,普拉達無疑迎來了自己的金秋。
凈收入同期增長近60%
根據中期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Prada凈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59.5%,至2.86億(歐元,下同),每股基本盈利0.11元,不派中期息。截至2012年7月31日止6個月期間,普拉達綜合收益凈額15.5億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36.4%(按固定匯率計則增長28.4%)。
奢侈品的高毛利總是會羨煞其他行業,普拉達在保持高毛利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毛利率較2011年同期稍微提升0.5個百分點至71.5%。不過,營運成本絕對值有所增加,由5.5億元增至7.12億元,但占收益凈額百分比則由48.6%降至46%。當中銷售成本由2011年上半年的3.57億元增至4.89億元。
就旗下品牌而言,普拉達(Prada)品牌增速較快,上半年的銷售額上漲了40%,Miu Miu品牌銷售額上漲了23%。從商品種類上來看,皮制品的銷售額上漲了52%,服裝和鞋類銷售額分別上漲17%和14%。
亞太地區增速最快44.7%
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果然不愧是奢侈品行業的掘金高地,即使是經濟低迷時期,依然抵不住奢侈品的誘惑。
而中國人在國外掃貨的情景更是屢見不鮮,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周期間,去國外旅游的中國人大多成了掃貨族,甚至出現奢侈品門前排隊的90%都是中國人,而排隊一個多小時竟然只為了一個普拉達的包。畢竟受惠于歐元貶值的福利,國外購買奢侈品甚至比國內便宜三分之一。
這種對奢侈品的熱情追捧無疑成為普拉達逆勢上揚的強勁動力。根據集團報告指出,Prada及Miu Miu品牌勢頭正勁,加上受歐元貶值影響,帶動旅客人數持續增長。業務增長完全來自零售網絡的業績表現,報告增長率為63.5%。
根據中期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亞太區(除日本外)銷售收益,按年大幅增長44.7%,至5.32億元,增幅較去年同期的35.4%增長還高。但普拉達在歐洲(除意大利外)的銷售按年增39.1%,至3.49億元,占集團總銷售22.9%,與去年同期持平。美洲區銷售額上漲30%,日本上漲34%。
集團財務報告指出,亞太區增長幾乎完全來自零售渠道,渠道增長46.8%。該區的銷售占集團總銷售比例,亦由去年的32.9%,提升至34.9%。而大中華地區的銷售亦按年增長50.2%,至3.35億元。
直營店擴張推動業績增長
面對普拉達交出的亮眼業績,其CEO Patrizio Bertelli的解釋似乎過于官方。他將其歸咎為在過去的幾年里,普拉達一直都表現出很大的適應性,迎合個性化市場的需求,無論是服裝還是鞋類產品,Prada都是主要持有人,這讓普拉達能夠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自主性和靈活性大大增強。
但其實普拉達增長的主要原因還是受惠于直營店擴展,加上同店銷售額增長達19%所推動,集團零售渠道增長47.2%,至12.3億元,按固定匯率計,增長37.4%。零售額占綜合收益凈額百分比提高5.9個百分點至80.7%。
據了解,在全球的直營店數目,較去年底增加26間,其中歐洲增加10間,美國增加7間。而上半年同店銷售增長為19%,其中亞太區的同店銷售增長為20%,大中華地區增21%。歐洲地區同店銷售額增長31%,而按固定匯率計則增長59.8%,普拉達指出,此舉大大抵銷選擇性整頓批發業務策略的影響。截至2012年7月31日的直營店總數,共增至414家,普拉達集團表示會繼續擴大門店數量。
但銷售業績的火爆似乎并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同,在公布數據后的三天,普拉達股價連續下跌,9月24日和25日,普拉達股價分別下跌2.43%和0.92%,9月26日,下跌幅度達1.729%。10月初雖有小幅度上升,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又呈下滑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