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戶外產品維權攻略
近幾年來,戶外運動在我國迅速興起并發展,登山、攀巖、徒步穿越等運動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作為戶外運動安全保證的第一道“保護屏障”,戶外用品市場也開始火熱起來。
據統計,2011年我國戶外用品零售總額已達107.6億元,并保持著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同時,國內戶外用品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品牌及資本不斷介入其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戶外運動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活動,關系到生命安全,對產品顯然應該有高標準和高要求。但實際上,目前我國從網店到實體店,戶外運動服裝以及相關產品不僅在價格上貓膩重重,而且有的產品根本不具備戶外運動產品應具備的功能,消費者的權益屢屢受到侵害。
潛規則一:價格信口開河全憑商家定
據介紹,在國際上,戶外裝備有統一標準,且規定得很細,比如一根繩子能反復使用多少次,負重80公斤時沖墜系數是多少;帳篷的耐磨程度、抗撕裂程度等都有明確規定。然而目前國內對于戶外健身休閑產品的標準尚未制定,因此在價格上也是全憑商家自說自話。
目前,抵御紫外線、防風防水等功能往往是戶外用品的宣傳賣點,可也有商家信口開河,夸大產品性能。國際大牌、外貿品牌、專業品牌……五花八門的名稱讓消費者霧里看花。戶外用品的價格和品質同樣讓人一頭霧水。以一件沖鋒衣來說,售價從一二百元到三四千元都有。而商家對價格的說明也是各有各的說法,有的說 “因為面料是高科技所以價格高”,有的說“因為是國外制造,原裝進口,所以賣得貴”,還有的干脆直說“買這些衣服的人,都是有錢有閑的,不在乎價格”。
潛規則二:功能神乎其神多半是忽悠
在某公司工作的丁女士,在網店看到一款宣傳功能很好的防曬服,花了89元錢,當時還感覺很值的,可上身之后才發現,衣服袖子一長一短,而且根本沒有什么防曬功能。
濟南消費者孟女士為參加徒步活動,在一家街邊戶外用品專賣店購買了一套據稱有“透氣防雨”功能的沖鋒衣。但走進深山后她卻發現,同樣是穿沖鋒衣,隊友活動自如,自己卻熱得汗流浹背,而且無意中將水灑上沖鋒衣后發現,衣服根本就不具備防水功能。當孟女士拿著沖鋒衣和衣服吊牌、收據等證據找到店家時,店家卻對所做的口頭承諾拒不承認。經濟南市消委會調解,最終雙方以8折的價格辦理了退貨。
除了含糊不清的產品功能,五花八門的品牌更讓消費者難以辨別。萬先生在一家戶外用品專賣店購買了一雙據稱是“外貿品牌”的徒步鞋,可兩次遠足(專賣店)過后,就出現鞋帶斷裂和內置鞋墊脫落的問題。事后,萬先生在國內外的商品交易平臺上查找鞋的品牌,竟然一無所獲。
潛規則三:設計互相抄襲無視品牌
消費者在選購戶外健身產品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個問題,雖然品牌不同,但是很多產品的設計如出一轍,甚至在很多細節上都是一模一樣。一家國內戶外休閑品牌的經理說,公司設計了一款新的沖鋒衣,市場反響很不錯。但是參加了一次戶外展覽會之后,不到一個月,市面上就出現了很多“水貨”,根本防不勝防。而他們唯一的應對措施就是維護好現有的經銷渠道,保證這些線上的貨品質量。泉州信恒戶外用品公司曾經理也感慨道,國內戶外用品市場假貨泛濫成災。而自創的戶外品牌中,抄襲現象又非常嚴重。簡直與當年的晉江鞋業如出一轍。
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仿冒成風,原因是成氣候的國產品牌實在鳳毛麟角。一些品牌雖號稱是戶外的,但功能性和質量非常差,只是打一個營銷概念,設計和面料都是照抄其他企業的。沒有統一的標準,企業的質量控制體系千差萬別,更沒有質量達標這一說。
消費者徐先生介紹說,自己不久前花一百多元從個體小店購買了一頂帳篷,結果只用了兩次,支撐帳篷的桿就折了。一家專業戶外用品店的經營者也介紹說,為迎合普通消費者業余使用的需求,不少廠家就生產了“山寨版”的戶外用品,例如帳篷的面料根本不防水,支撐桿是塑料等普通材質,使用普通面料的遮陽棚不遮陽等,由此拉低其售價。
正如許多戶外用品生產企業所呼吁的,目前,中國戶外用品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部門應該進行合理的引導,除了要對市場進行規范之外,還應該盡快出臺相關標準,助推這個新興產業“強身健體”,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的支持。
典型案例
案例一:
去年10月,南昌龔先生在淘寶網“滑雪戶外騎行用品店”花46元購買一副戶外騎行手套。當時賣家介紹該款手套具備防風、防水等功能,完全可以在雨雪天氣下使用。可讓龔先生郁悶的是,他帶著這副“防水”手套騎車,正好趕上下雨,結果沒騎多久,手套從里到外都濕了。龔先生立即找到賣家要求解釋。可該店相關客服人員表示,龔先生購買的該款手套主要用于滑雪,他們在店鋪說明中已經注明“專業滑雪手套”。雖然該款手套具備防風防水功能,但是不能用于下雨天騎行使用。
龔先生不能接受店家的解釋,向當地消協投訴。該起糾紛中,在明知不能在雨天使用的情況下,賣家卻作出“具備防水功能”的承諾,對消費者容易產生誤導,店家應該給予退貨或換貨。
案例二:
花幾千元買的沖鋒衣竟然不防雨,新疆消費者李先生為此事非常頭疼。可是當李先生拿著這件價格不菲的沖鋒衣到質檢所去檢測時,質檢所的工作人員卻發現,衣服上標注的檢測標準為FZ/T 81007-2003紡織行業標準,而在這項標準中,根本沒有沖鋒衣檢測項目,只能參照風雨衣的標準進行檢測。此外,因為沖鋒衣屬于新生產品,而標準中壓根就沒有沖鋒衣的字樣。這樣一來,李先生想檢測的防雨性也就檢不了了,他的維權主張也無法實現了。
維權攻略
濟南市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劉力介紹,對于戶外服裝而言,更多是面料而非樣式決定功能。不法經營者往往利用消費者追求低價的心理,將不適宜戶外運動的面料做成戶外服裝的樣式,再虛構產品功能欺騙消費者。此外,還有生產者故意在劣質產品上加貼不存在的國外品牌,提高欺騙性。
劉力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戶外用品時,一是要做好功課,鑒于戶外用品種類多、價格高的情況,新手應提前向資深戶外運動愛好者學習相關知識,做到科學消費。二是要注意保留證據,商家所做的各種承諾應當在產品吊牌或收據上有所體現,特別是對于防風、防雨等功能還要明確具體等級。同時,很多高端戶外裝備的功能往往超出普通愛好者的活動范圍,因此建議消費者不要求貴求全,注意理性消費。
在選購戶外服裝及相關產品時,最好選擇信譽較好、專業制作的品牌,對于銷售人員的說辭也應謹慎把握。此外,一定仔細觀察這類產品到底執行的是什么類的標準,以服裝類產品為例,是以GB開頭的國標,還是以FZ開頭的紡織行業標準,但無論是其中的哪一項,都只能參照“風雨衣”類的檢測標準進行檢測。
河北石家莊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相對于日常的服裝鞋帽來說,戶外用品更注重專業性和安全性。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應多比較,不要沖動消費。在無標準可依、難以檢測的情況下,消費者要主動要求經營者出具產品功能的證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