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鞋品牌二十年變遷史(4)
于是,也就有了6月30日的那一幕,李寧公司宣布重塑標識和口號。同時,李寧更對品牌基因、目標人群、產品定位、品牌內涵和開發體系等做了相應的調整。品牌重塑后,李寧品牌將在一線城市,與耐克等國際品牌展開新一輪的正面爭奪。
財富人物
李寧
一個總是這么低調的人
從“體操王子”到“商業巨子”,李寧身上的光環總是那么閃亮。但與此不相稱的是,這么多年來,李寧又是這么低調。直到李寧公司成立20年,突然宣布要重塑品牌之際,鮮有接受媒體采訪的李寧才破天荒地談論起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失手,如何像李寧品牌第六代口號一樣“makethechange”,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漢城奧運失敗后的微笑
“如果我不是遇到1988年這樣的環境,也許我現在就做官了,或者做總教練,基本上差不多是這樣的命運。”李寧甚少向外人談起漢城奧運會的內心故事。
1988年漢城奧運會,是體操王子李寧的最后一戰。吊環比賽中,他的腳掛在了吊環上;跳馬比賽中,他重重地坐在了地上。失誤后的李寧,以一個淡然的微笑,面對人們的驚嘆。
但那還是一個國人不能對體操王子的失利作出寬容和理解的時代。李寧失敗后的微笑,馬上被誤讀為“不在乎”。
“怎么可能不在乎!”只是對于作為運動員的李寧來說,哪怕失敗,他都專注他正在進行的事情,不會停下來評價什么,或者內心有什么感受。“只是我從一開始比賽就是笑的,我沒有在底下哭過,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這可能就是李寧的性格。
李寧回到國內后才感覺到國人的反應如此之強烈。“回到國內后幾乎沒有人會說沒有關系,沒有一句安慰的話,都是責問。由一個英雄變成一個罪人,對我來講,我有點受不了。”
當時心灰意冷的感覺,李寧后來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想開了。然而,就是這樣,李寧的命運從此完全改變。
“就因為那一剎那,我自己一生氣就走了。恰恰那個時候李經緯邀請我去。”
在李寧的從商之路上,不得不提起的就是李經緯,健力寶集團創始人。“我那時候也特別崇拜李經緯。”李寧說,“那時候中國制造的那么多產品都叫人瞧不起。李經緯做的產品確實讓我們覺得驕傲,跟世界的水平都很接近,我特別崇拜他。”
那時候李寧特別想做一個中國運動品牌,就是這樣的原因,“李寧”品牌誕生了。“其實當時想法很簡單,也很單純,也不知道結果會怎么樣。就有點像體操運動員一樣,我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好的目標,樹立起來就去追求。”
“不覺得我有商業感覺”
賺到第一筆錢的時候,李寧坦言對此似乎并沒有太多的喜悅。“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賺錢,就想著要把東西做出來。每天頭疼的事都是質量的問題、品種的問題、供貨的問題、沒有流動資金的問題、員工能力問題、有能力的員工又走了的問題……永遠都是問題,沒有想過賺錢,也幾乎沒有什么時間去想賺不賺錢,只想有沒有人要你的貨。”
“我不覺得我有商業感覺。”作為一個生意人,李寧自認為到現在都還沒開竅。但在與李寧共事了18年、目前任李寧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張志勇看來,有一個關鍵時刻使得李寧發生過轉變。
“1997年以后,李寧進北大讀歷史系,對他轉變非常大。后來他還讀了北大光華學院的EMBA,和很多企業家一起,這個時候對他的智力結構是最大的啟蒙,也是最關鍵的因素。”
于是,從1999年開始,李寧公司新老交替,李寧就此淡出管理層。很長時間以來,李寧已極少過問公司事務,即使是商業并購這樣的重大決策。張志勇才是李寧公司的實際經營決策人。
張志勇和李寧平時大約兩個多月或者半年開一次會。“我把我們高管拉過來和他進行互動,他會說他的目標,說他的理想,說他愿意怎么做,他所有的命題都跟體育相關的,從來不跟你談今年掙多少錢,明年掙多少錢,這個都是有理想以后的事情。這也是他對錢的理解。”
李寧在公司到底扮演一個什么角色?“我也只是一個程序作用。”李寧說。不過他這個程序作用在張志勇看來至關重要。“他對公司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于對體育的理解,他是運動員出身,他對體育有著很深的感悟,而我們管理層實際要做的,就是把他的感悟轉化為流程,用商業語言表達出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