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低薪時代注定畫句號 高端轉型迎契機
“中國的低工資時代宣告落幕?”
“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
“從紐約到東京,企業經營者此前擔心的時刻已經到來?”
……
外國媒體紛紛發出這樣的疑問。
過去,外媒似乎從未關心過那些為西方人制造吃穿用產品的中國員工的情況,但富士康事件改變了這種情況。
外媒觀點
中國或失競爭優勢
法國《世界報》講了一個故事: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是歷史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生產的企業主。
他在晚年意識到,讓工人獲得更高的工資,可提高市場購買力,并最終有利于企業本身,于是他為每個工人加了2美元工資。
然而今天,中國的加薪是否也會起到這樣的效果?
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該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低廉的人力成本。
但是,商業咨詢公司Al-ix Partners發布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去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作為全球最低成本零部件制造國的地位,已被印度和墨西哥超越。
部分經濟專家提出中國經濟增長趨緩的可能性。
花旗銀行亞洲區前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說,低成本勞動力一度充裕的中國正在邁向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現象消失,工資、消費價格和通脹開始上升,中國可能出現的這種態勢,將迫使一些制造商轉向印度和越南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羅伯特·蒂格諾認為,隨著工人工資提高,中國將失去此前擁有的競爭優勢。《金融時報》文章說,隨著薪資上漲增加制造商成本,以及匯率波動可能將制造商的微薄利潤化為烏有,中國正在喪失其作為制造業出口基地的最大優勢。
“外資樂土”可能結束
美國之音VOA《中國工廠提薪,全球價格上漲?》一文援引專家的話稱,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勞工提薪勢必拉動世界各地的物價升高。
一些西方評論人士就此驚呼:中國的“外資樂土”時代已經或至少開始結束了。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一些分析人士的話說,這表明了中國當代工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同時還表明,廉價的中國勞工時代即將結束。
但東南亞的國家高興了。美聯社預計,可能會有數以千計的公司不得不把業務轉到越南等低人力成本國家。
印度媒體也稱,中國的工資上調可能會對印度有利,因為富士康的高官近日表示,可能會往中國北方的兩個低成本地區,或者向印度和越南搬遷。
●專家分析
廉價勞動力不可能永遠提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說,我國一直處于產業鏈末端,為其它國家的企業提供廉價勞動力,卻拿著少之又少的利潤,這本身就不符合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轉型是我國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她說,只要我們的工資上升速度不超過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我們的企業就依然有競爭力。我們不可能永遠為西方提供廉價勞動力。
博弈勝者
“中國制造”有前進空間
《聯合早報》的評論認為,西方企業如果只想到勞動力成本低的各國投資設廠,選擇余地其實不大。
缺乏成熟工業基地和產業鏈條的東南亞國家,進入的門檻和難度不容小看。印度的法制狀態和社會發展水平,同樣也無法與中國相比。
不可否認,中國與西方國家在“中國制造”的商品價格戰上,會有一場殘酷的博弈。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已經只能升不能降,中國出口企業也不能只做不賺錢的生意;相比之下,一直有著高利潤的西方有更多后退的空間。
這個時候,雙方比的就是信心和定力。
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升而帶來“中國制造”價格的提升,是正常的。不過,“中國制造”價格的提升并不是漫天要價,而是漫長的調適過程,直到讓中國與世界都完全適應為止。
●專家分析
可能帶來失業問題
中金公司分析師稱,如果今年薪資增幅超過生產效率增加幅度,企業利潤率可能承壓,因為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由國際市場決定,制造商很難將增加的成本轉嫁出去。
那么,明年可能出現一場全新的博弈。中金公司預測,隨著企業招聘意向轉為謹慎,中國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告一段落,當前緊俏的勞工市場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失業問題。
該公司估計,政府的刺激計劃在 2009-2010年間創造了2500萬個臨時就業崗位,而一旦刺激措施結束,2011年中國城鎮失業人口可能達到4000萬。
拉動消費
中國或成“世界市場”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外媒如此評論。《華爾街日報》的評論宣稱,這是個分水嶺,漲薪潮注定要改變這個國家的經濟。
如何改變?如果中國真的因此失去了“世界工廠”的頭銜,它將變成什么?媒體認為,正如之前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一樣,隨著民眾日漸富裕,中國正嘗試向價值鏈的高端運動,從而有助于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嚴瑾說:“這是個好消息,它將開始推動消費開支。”
瑞士《視野報》也表示,較高的工資對中國也是重要的,這可以推動國內消費,使中國經濟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法國《世界報》稱,中國工人的工資從2005年以來大幅度增長,但按統計,中國工人平均每小時的工資只是韓國的5%,巴西的17%。即使工資大幅增加,仍是全球勞動力性價比最高的地區之一,加薪不會影響跨國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反倒會培養更廣闊的市場。
●官方說法
中國勞動力市場有潛力{page_break}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對此表示,63%的外資看重的是中國市場的未來潛力;其次,中國相關產業配套比較完善,比如筆記本電腦涉及的上下游產業,在中國都能找到很好的支持渠道;再者,中國有大量高素質的勞動力市場。
目前,中國每年有600萬的大學畢業生,此外還有大量職業技術教育畢業生。
轉型契機
中國經濟可能轉型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稱,富士康與本田兩大產業巨擘上周相繼大幅調高員工薪資,目標雖是平息員工的不滿情緒,卻是象征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里程碑,意味著中國正從出口導向轉變為內需推動的經濟體。
薪資上漲對低價的鞋子、玩具、成衣制造商將構成重大威脅,他們的利潤率往往僅有2%,這類工廠投資者一般都來自中國臺灣或香港,最近已有往越南、柬埔寨與印度尼西亞等工資更低的國家轉移的趨勢。
不過,很多層級較高的制造商仍將留在沿海。例如,本田盯上的是潛力無窮的中國內需市場,遷徙海外自然毫無意義。
經濟顧問商
Drago-nomics公司的主管柯洛伯預測說:“低成本、勞動力密集的工廠會離開,政府真的想要的公司則會留下。”但即使是留下的公司,也不能再按過去的方式經營。
他說:“這是薪資與獲利之間的零合游戲,如果薪資快速升高,獲利增長不是減慢就是下降。”
●專家分析
加薪成間接推動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教授藍慶新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從短期時間上來看,加薪還不會起到使中國經濟轉型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或多或少會起到間接的作用,激勵中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