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多米諾效應顯現 服企換料維系生產
只差了幾天,滌綸短纖價格就從每噸13000元,跳上了18000元。
棉花價格進入上漲通道時,服裝生產企業原本會用滌綸短纖替代部分棉花。但隨滌綸短纖價格近期快速上揚,棉花品種價格再度上漲,服裝企業在所有原料幾乎一齊發力時,顯得幾乎無計可施。
棉價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棉花一天一個價,漲得讓紡織服裝企業“目不暇接”。滌綸短纖和黏膠短纖也露出漲價的“猙獰面孔”。
海通證券最新的數據顯示,上周,黏膠短纖、PTA、棉漿、滌綸短纖等產品價格輪番上漲,其中,黏膠短纖價格單周大幅上漲了15.68%,PTA價格單周上漲13.72%,棉漿和滌綸短纖單周也分別上漲了11.43%和11.20%。
“上周每噸還只是13000元左右,一眨眼就到18000元了。”東莞韋博紡織服裝廠采購負責人認為,“滌綸短纖的主要原材料是PTA還一直在漲,滌綸短纖突破20000元只是時間問題。”
海通證券指出,受PTA漲價的影響,下游的滌綸短纖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某服裝企業人士稱,滌綸短纖是棉花的最直接替代品,現在棉價都過30000元/噸了,滌綸短纖沒有理由不漲價。通常情況下,棉花與滌綸短纖的價差大約20%,如果棉價比滌綸短纖價高20%以上,部分棉花的市場需求就會轉向滌綸短纖。若低于10%,就將轉向棉花。但目前棉價比滌綸短纖高出近100%,替代棉花的量會越來越大。
在棉價影響下,近期服裝面輔料如聚酯纖維、人造棉、毛料等的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紡織原材料輪番上漲的價格多米諾效應,已經顯現。
無奈換料生產服裝
在國內紡織市場,三大類棉紡原料棉花、滌綸、黏膠的使用比例大約為50:35:10,其他原料占比為5%左右,滌綸短纖因能與棉花混紡,是棉花的最直接替代者。
“為了規避生產成本的提升,尤其是在棉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今年我們秋冬季服裝面料會擴大使用滌綸、水洗等,或者在棉服中適當降低棉的含量,添加一些黏膠、化纖、聚酯纖維等材料。”早在今年8月,茶山一家服裝企業就針對高棉價做出部署,當時棉價還在17000元/噸。
在服裝行業,原材料的成本占到企業總成本的70%左右,目前棉花及其他原材料都在瘋漲,面對日益攀高的成本壓力,企業絞盡腦汁發掘替代品,“甚至為一個紐扣都要動一番腦筋。”
“年底一般企業的庫存都快用完,是儲備下一年用料的時候,不過在這個價格上,企業不敢也沒有能力按照原先的計劃去采購。”天美制衣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在產品出廠價格提價空間不大的情況下,企業只有在原料上挖掘利潤空間。
“一些議價能力低的企業為維持利潤,甚至已經出現生產使用的原料比例不符合規定的情況。”有服裝生產企業這樣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