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色彩與藝術研究委員會:生活藝術之美
以片片服飾、頭巾為主,而現代拼布作為一種跨越技術和藝術領域的新型交叉學科研究,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美國盛行,此后在日本也開始廣泛流行,并逐步形成了產業化。
然而中國拼布產業還處于原始的初級的自發的階段,缺少相應的專業組織機構。經民政部和中國科協批準,中國流行色協會拼布色彩與藝術研究專業委員會作為國內拼布領域內的首家專業組織正式成立。
在3月29日在北京舉行的成立儀式上,中國流行色協會常務副會長梁勇、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副部長朱雪芬、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副巡視員孫凌平、著名民間藝術家金媛善以及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專家和學者對于中國未來拼布文化和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對精神生活,高尚的藝術享受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和諧、文明和安定的生活環境將為拼布藝術普及和傳播提供了土壤。
而中國悠久、豐富的多民族的手工拼布產品將進一步發揚光大,尤其是與藝術相結合的實用手工制品,正在迅速進入家庭和藝術殿堂,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拼布產業會獲得極大的發展。中國流行色協會拼布色彩與藝術研究專業委員會的適時成立,必將為推動拼布傳統文化保護和國際民間交流、促進藝術和產業結合、美化人民生活起著積極作用。
夯實基礎,規范行業發展
拼布最早起源于中國、印度等國的民間之手工,大多以服飾、頭巾為主,其圖樣及色調搭配則依照宗教民俗的需要制成。而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進步與發展,拼布藝術逐漸與現代時尚生活方式相嫁接,并形成了一種新的時尚生活方式,反映著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和生活態度。
現代拼布色彩與藝術研究起源于歐美,然后逐步盛傳到日韓等國家和地區,作為一種跨越技術和藝術領域的新型交叉學科研究,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盛行,此后在日本也開始廣泛流行,已經逐步形成了產業化。目前在國際上多個國家已擁有正規的行業協會,開展專門的普及、培訓和拼布相關的制作知識和技術研究、組織拼布藝術大賽與展覽,形成了聯系紡織企業、行業協會、拼布藝術專家與愛好者的一條正規的產業鏈。20世紀90年代以后,歐美、日本紛紛設立拼布博物館、拼布的技術教程并發展成國際性的認證系統。而在中國,拼布還處于原始的初級的自發的階段,雖然涌現出一大批的拼布愛好者、研究者,并有一些中國的拼布愛好者自發參加國際上的一些拼布大賽與展覽,并多次獲得不俗的成績,但缺少相應的專業組織機構,當前日本相關行業協會在中國積極拓展,開辦拼布的技術與專業培訓班,頒發相關證書,組織國內拼布研究者和愛好者開展活動。
國內拼布色彩與藝術以及產業分散的發展狀況,迫切需要相應的專業化組織從事專業化的指導與規范,開展色彩與藝術研究,并進行培訓推廣、學術交流、作品創作展示,國際交流合作等,以推動我國拼布色彩與藝術研究的進步,推動行業穩定發展。
專業委員會應運而生
國際上拼布藝術發展迅速,很多國家拼布產業紛紛成立了相應的社團組織,且每年都有全球性的拼布藝術節,各國也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受此熏陶,近年來,我國拼布色彩與藝術工作者數量大量增加,在國內也開始舉辦相應的活動,自2002年以來,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單位與國內機構聯合在上海舉辦了8屆拼布藝術展覽會,部分會員常年開設各類拼布色彩與藝術教學講座和培訓,達150期之多,已經在上海和乃至全國各地區形成了一個拼布藝術愛好者的群體,預計相關人員達3萬左右。然而,縱觀全國,尚未成立一個相應的組織,拼布色彩與藝術工作者無法像其他國家一樣得到專業的指導、服務,無法接受相應的培訓與認證。而國外一些國家的相應組織趁機在中國發展會員,搶占市場,廣大拼布色彩與藝術工作者強烈呼吁成立中國自己的組織機構。
拼布產品的核心是色彩搭配,中國流行色協會成立拼布色彩與藝術研究專業委員會后,在整合現有協會會員和會員企業資源基礎上,將在色彩研究與應用領,開展更為專業化的學術交流、展覽展示、出版、國際合作等活動,形成更加專業、全面、系統的服務體系。
在談到今后專業委員會的工作時,中國流行色協會秘書長、拼布色彩和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朱莎表示,今后將組織協會內色彩專家和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及拼布愛好者,共同開展拼布色彩搭配與拼布藝術的系統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進行講座培訓、組織拼布愛好者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設計大賽與展覽等活動,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拼布領域中的地位,切實推動拼布藝術的發展
據介紹,目前專家群體主要構成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國內高等院校和民間從事傳統色彩和藝術研究的專家和學者,北京、上海、黑龍江、山東、浙江、廣西等地的一些手工藝設計工作室等負責人和設計骨干以及上海、浙江紹興、余杭、臺州、青島等地的拼布生產經營單位的設計人員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