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當環境已成往事,“時尚”還能喘息多久
正當我們在時尚的世界里倘佯時,環境的污染、疾病的傳播,使我們從虛擬和夢幻狀態中抽身,重新審視我們真實的生活,就如當卸掉臉上的妝容時,暴露了我們所有的缺點一樣,剝去時尚的外殼,流淌著黑色、紅色、藍色的污水,到處彌漫的惡臭、刺激性的氣味,都在向我們昭示我們的生活正在被“時尚”侵蝕……
環境的破壞者
新塘和谷饒,兩個聞名遐邇的“專業鎮”,分別存在著高度集中的牛仔褲和內衣產業。一個出品中國六成以上的牛仔服裝;另一個一年能生產2億件胸罩。這兩個非常繁榮的小鎮在生產出時尚與性感的服裝同時,也是中國紡織業、甚至整個工業污染問題的一個縮影。該環保組織水污染防治項目負責人表示,2010年8到10月,該環保組織的工作人員在新塘和谷饒兩地隨機選取了11個地點,采集了包括水和底泥在內的21個樣本送交第三方獨立實驗室檢測,在17個樣本中都發現了重金屬。新塘的三個底泥樣本中重金屬鉛、銅和鎘的含量均超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其中一個底泥樣本中的鎘超標128倍,而一個水樣的pH值更高達11.95。在兩個鎮上的許多地方,曾經清澈的河道如今污水蒸騰橫流,空氣中彌漫著或惡臭或刺激性的氣味。河中已沒有魚,人們已不能再飲用河水、洗衣和灌溉。當地居民都口罩不離身,但每次接近河邊,河水的氣味,還是會讓他們頭暈、嘔吐,甚至窒息。
新塘和谷饒只是整個紡織行業潛在污染的一個縮影。根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我國現有133個“紡織專業集群”,紡織行業在中國分布廣泛,規模龐大,谷饒和新塘的污染只是整個行業的冰山一角。近30年來,紡織業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經濟重要的產業之一,但與此同時紡織業也成為了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第三位的行業。目前,根據國家減排要求各地政府及生產企業對污水中帶來的COD排量雖然已有所認識,但是紡織服裝印染行業染料中使用的鉛、鎘等重金屬即便通過污水處理仍將存在于底泥中,不能得以解決。目前我國僅僅對企業設立非強制性的生態紡織品中國環境標志的認證。由于生態紡織使用重金屬染料的替代原料需提高生產成本,企業很少采用。而且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NP)、辛基酚(OP)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也在紡織工藝流程中被廣泛使用,這些物質均會作用于人體內分泌系統。作為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重要的產業之一,紡織行業對經濟和社會的巨大作用的背后,以及它性感時尚的形象背后,隱藏著難以承受的污染代價。
病毒的傳播者
在人們看來,服裝與環保、“低碳”根本扯不上半點關系。可是,許多制作服裝的原料比如棉花、苧麻等在種植階段,都大量使用殺蟲劑、化肥和除草劑,污染環境;在原料儲存時,要用五氯苯酚等防腐劑、防霉劑、防蛀劑;在織布過程中,使用氧化劑、催化劑、去污劑;在印染中,使用的偶氮染料中間體、甲醛和鹵化物載體及重金屬。
這些殘留的化學物質在紡織品使用和服裝穿用過程中,會不斷釋放出來,對人體造成種種危害:出現皮膚過敏(瘙癢、紅腫)、皮膚出現血點或紫斑;有的人會患生態或變態反應性皮炎以及接觸性皮炎;有的人感覺呼吸道不適、干咳,有的出現哮喘等癥狀;嚴重的誘發癌癥。據日本有關調查研究發現,日本女性患膀胱癌者較多的原因之一,就是穿化纖內褲所致。
服裝對環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根據環境資源管理公司的計算,一條約400克重的滌綸褲,假設它在中國臺灣生產原料,在印度尼西亞制作成衣,最后運到英國銷售。假設其使用壽命為兩年,共用50℃溫水的洗衣機洗滌過92次;洗后用烘干機烘干,再平均花兩分鐘熨燙。這樣算來,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200千瓦時,相當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時尚=污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時尚帶給我們的“傷痛”,讓我們付出了昂貴的環境代價,何時撫平時尚之“傷”,已是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試想,當環境已成為往事,“時尚”還能喘息多久?我們全力呼吁——
1.監管、監管還是監管。適當加大環境監督執法的深度和廣度,經濟發展得就越好、競爭力也越強,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道理。但在目前社會上,“效益為環保讓路”的行為還不多見。一些污染企業往往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地方政府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采取或明或暗的方式,要求環保部門‘不作為’,迫于壓力環保部門只得服從,為了向投訴者有個交代,拿出罰款的法寶,對污染企業進行不傷筋骨的經濟罰款,污染企業對環保部門的罰款并不在意,現在污染企業流行制污不如罰款,治污的成本還高于罰款,治理污染劃不來,污染企業向環保部門交過罰款,照樣排污。
新塘和谷饒鎮追求了發展,放棄了環境。接下來的路怎樣走,輕重取舍還在于地方主官。而要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就必須把環保列為各級黨委政府政績考核的剛性指標,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營造敬畏環保、重視環保、捍衛環保的社會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變環保指說起來“硬”,執行落實起來“軟”的尷尬境地,要發展還是要污染的難題才會迎刃而解,“黑色G D P”和污染企業才會遠離我們。
2.加強民間監督。團結、凝聚各社團組織以及各方面的力量。近幾年來,隨著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我國民間環境組織發展迅速,社會作用不斷增強。扶貧解困發展綠色經濟,關注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公眾的環境權益是一些環保民間組織長期致力的工作。而作為一種民間力量,對政府和企業的環境責任開展社會監督,已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開展環境保護(重點是環境權益維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環境保護和維護環境權益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目前網絡的發展,也給環境監督提供了便利,從網絡上看,民眾對環境污染的投訴在逐步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環境問題,也將促進中國服裝業的環保發展。
3.推行環保服裝。服裝是“污染大戶”,一件普通的衣服從原料變成面料,從成衣制作到物流,從使用到最終被廢棄,在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的同時也在排放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提倡環保服裝刻不容緩。環保紡織服裝是指產品從纖維材料的選擇到服裝面料的生產、銷售、使用和廢棄處理整個過程中,對人體和自然環境影響最小且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特點的紡織服裝產品。
另外,環保概念將對紡織品的原料選擇和產品的制造 過程、包裝、運輸、銷售、廢棄處理等各個環節帶來一系列影響。它要求將環境科學、生態學的原理運用到服裝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形成一個無污染的管理體系。“碳標簽”的流行也是對環保服裝的最好詮釋,在丹麥設計師妮娜的網站上,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環保說明”,從材料在農場里的生長情況,直到最后服裝破舊之后如何處理。
時尚≠污染,盡快撫平時尚之“傷”,是你我他的責任。讓我們面對我們的下一代時,不要時時講起的是這句話:那時的天是如何如何的藍,那時的水是如何如何的清澈,那時的空氣是如何如何的清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