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質量和體驗是內衣品牌崛起的“秘訣”
中國的內衣存在不少問題,除了質量之外,行業走向成熟,記者調查發現:戰略、質量和體驗是內衣品牌崛起的“秘訣”。
質監部門近日對多個省市的各類內衣進行了抽樣檢查,女性內衣在內衣消費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女性內衣是此次抽檢的重點檢查對象。各省市抽檢結果大致如下:上海市第一季度女性內衣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為:在覆蓋本市主要企業的62批次產品中,經檢驗,不合格18批次。在這62個抽查批次中,本市生產的產品有40批次,不合格12批次;外省市生產的產品有22批次,不合格6批次。本次抽查中發現一些企業產品明示的纖維含量存在名實不符的現象。
中紡協秘書長雷利民接受采訪時表示:“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的北京市場嬰幼兒針織內衣比較試驗結果顯示,目前在北京市場銷售的嬰幼兒針織內衣整體質量較好,但也有個別品牌PH值和甲醛超標,消費者應謹慎選擇。中消協建議家長對新購置的嬰幼兒內衣洗滌后再穿,盡量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中國內衣品牌的發展特征
由于消費者開始更多地關注內衣品牌、面料、款式、價格以及促銷的買贈條件,因而在內衣銷售終端的促銷說辭上,以面料和價格為關鍵性的促銷要素也十分重要。
就近年內衣品牌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主要呈現以下特征: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以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的款式、文化內涵與個性等要素,同時這也是中國內衣市場的發展大趨勢,也是成熟消費者新的需求。從市場上各品牌產品的銷售情況看,越來越多的行業先知者開始注重在產品的款式和包裝上尋求更大的差異化與個性化。除保暖類內衣外,品牌化運營的內衣品牌在市場表現上體現出較強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新興品牌的競爭力增強,它們的加入對內衣市場的格局產生較大的影響。
中國內衣品牌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婭茜國際內衣連鎖集團董事長黃栩瀟表示:“未來10 年,中國內衣市場將以每年20%的速度發展。未來5年,中國內衣市場高達5000億的巨大銷售空間將成為推動服裝業繁榮的強大動力。可以這么說,近年來中國內衣行業的發展一直是風生水起,熱鬧非凡,其營銷手段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甚至超越了男裝和女裝的水準。如今,我們也許還會津津樂道地提及當年俞兆林、南極人、北極絨等品牌出現的保暖內衣大戰;也能在不經意間感受到婷美代言人––鄰家小妹––魔鬼身材的魅力,還能回憶起堪稱世紀第一秀的黛安芬的美麗場景……”
然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內衣生產企業雖然多達3000多家。但其中初具規模的只有400多家。國內內衣市場上,進口品牌約占60%的市場份額,以中國香港、臺灣及日本等少數洋品牌為主,其地位比較強勢;而絕大多數國產品牌生產規模小,市場很分散,競爭方式主要集中在價格層面,同質化現象嚴重,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因而仍處于探索性的發展階段。近年來,國內出現的內衣品牌雖然訴求各有不同,但歸結起來主要有四大類別:保暖內衣,時尚內衣,美體內衣和科技內衣。國內內衣各品牌的競爭日趨激烈,表現出了產品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各品牌概念模糊、競相低價傾銷等現象。
競爭異常慘烈,行業情況撲朔迷離,影響內衣行業發展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 各類細分市場的發展極不均衡:部分細分市場擁擠不堪,而另一部分細分市場卻無人問津。價格體系混亂,使行業口碑受到了很大的消極影響。行業普遍的定價方式以及延續產品導向的方式(即成本+利潤=價格),對市場變化的反應很遲緩,因而造成供需出現矛盾。品牌集中度較低。新品上市之前沒有周密的市場調查,雷同現象嚴重,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完全競爭現象。品牌競爭力不強。各品牌直接競爭特點主要表現在:營銷手段層次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牌營銷手段及規劃手段都相對落后。
內衣的質量和品質參差不齊并且有待提高。與國外品牌相比,中國內衣成品不符合人體尺寸的現象比較嚴重。各品牌之間的特色區分并不明顯,但是跟進與模仿的痕跡卻很明顯,造成行業內出現了不規范的低層次激烈競爭。
男士內衣品牌亟待開發。有關統計數字表明:目前我國男性內衣的產量僅為女性內衣產量的1/6,但就實際的市場需求來看,中國男性消費者對內衣品牌仍有較大的需求,男性內衣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
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日漸理性和成熟,暴富神話已成為歷史。對健康、舒適度、個性化、品牌和性價比等因素已成為消費者購買內衣的主要考慮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