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混雜無序競爭 中國羊絨制品何以御寒?
中國是世界上羊絨原料輸出大國,卻是羊絨奢侈品品牌的稀缺國。在西方,昂貴的羊絨制品在價格上將其“軟黃金”的珍貴性體現盡致,而國內市場卻魚龍混雜,價格低廉,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一個高貴的產業,必須跳出低價競爭的圈子,用時間細細打磨、雕琢,不圖大、多、快,才能昭顯產業本來的價值。
據了解,中國近3000家羊絨企業為全世界輸送90%以上的羊絨原料,出口量占世界總量的80%。但我國的羊絨制品卻一直沒有議價權,85%左右的羊絨生產企業只是替歐美品牌代工。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發展為“世界羊絨制品工廠”,國內羊絨行業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而世界羊絨加工技術、設備、企業也加速向我國轉移,但是我國羊絨產品市場仍存在較多問題,“諸如缺乏行業自律、無序競爭,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力量不足,缺乏品牌產品,壓價競銷等問題顯著。”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指出。“當前,受外需不振、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國內羊絨企業普遍感到明顯壓力。中國羊絨企業以何抵御寒冬?提高以品牌、質量、技術而核心的產品附加值,推動羊絨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擺脫困境的唯一通道。”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邊振瑚如是說。
無序競爭
羊絨的有限性決定了其奢侈品的特殊身份。但在中國,羊絨產品卻顯示不出其“軟黃金”的高貴來。
“現在羊絨市場比較混亂,可以說是魚目混珠。”郝氏維信投資有限公司市場運營總監孟凡深一語切中該行業的弊病。
由于羊絨加工技術準入門檻低,一些產品以次充好、蓄意模仿,以低價行銷市場。這些缺乏設計研發能力的小品牌奉行“拿來主義”,對知名品牌的流行款式亦步亦趨。“在羊絨中加入羊毛,把鱗片經過絲化處理除掉之后,與羊絨的手感極為接近,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孟凡深表示,就連專業人員也要經過仔細鑒別才能分清真偽,更別提普通消費者了。
因成本低,這些“李逵牌”羊絨衫憑著低至200元的價格大行其道。而據業內人士透露,普通的一件羊絨衫成本也要600元~800元,工藝復雜的則更貴。
幾百元的價格與正品上萬元的差距,使得品牌壟斷市場和低端市場的分水嶺驟然顯現。
消費者李小姐告知記者,今年羊絨衫零售價平均上漲了300元左右。年初羊絨漲價后,商場中羊絨品牌各家標價突破2000元的比較多,最起碼也要1700元~1800元。但為了贏得顧客,商場輪番打折的現象也很普遍,“你打八折,我打七折”,羊絨產品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
同時,出口企業的低價競爭則讓國外客商坐收漁翁之利。據了解,去年羊絨原料價格為17~18美分/克,今年平均每克上漲3~5美分,但各個企業接單的價格也不一樣,19~22美分之間都有。從短期看,低價的確能吸引大筆訂單,但這無疑降低了羊絨的身價,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此外,行業標準的缺失導致了市場的亂象叢生。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了擔憂:如果放任無序競爭、粗制濫造,行業生態勢必會被破壞。因此,統一的行業規范以及中國羊絨交易市場亟待建立。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畜產地毯部主任田泓對此表示,商務部、食土商會聯合天祥集團將出臺行業標準,把羊絨按照纖維直徑、長度、理化指標等分為五個檔次,以滿足消費者知情權、進一步規范市場。
原料價格高企
除了受到低價次品的沖擊,羊絨產業還在經歷原料漲價帶來的壓力。
2009年以來羊絨原料價格一直保持高位運行。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8月,中國羊絨、無毛絨出口1505噸,金額14839萬美元;數量同比下降9.8%,但金額同比增長24.6%。
“原料價格漲近三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終端產品成本高企,這使得本來就微利的羊絨加工業很受傷。如何破解這個壓力是羊絨行業目前最重要的問題。”田泓如是說。
寧夏中銀羊絨股份有限公司薛群表示,而國內無毛絨價格由去年年初的80萬元/噸一路上漲到了95萬元/噸,又遭遇2011年國際羊絨市場低潮期,市場需求低于預期,給企業走出去帶來許多不利因素。
田泓指出,羊絨價格的上揚其實是一柄雙刃劍。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則意味著其稀缺程度越來越明顯,有利于進一步培育高端市場,由此羊絨將有望實現潛在價值。
業內普遍估計,今年羊絨全球全年產量不足一萬噸。“很難想象以全球不到一萬噸的產能滿足大眾消費。羊絨的稀有特性決定了它不是民生產品,其持續發展的動力蘊藏在高端需求中。”田泓強調。
轉內銷
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1~9月,羊絨、無毛絨出口1689噸,同比下降11%,金額達1.69億美元。制成品出口額9.74億美元。其中,羊絨衫出口5.09萬美元,數量同比下降3.8%。圍巾出口數量下降12.5%,金額為8627萬美元。
上述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羊絨原料、制成品出口同比略有下降,但羊絨原料未出現大幅下降,這說明企業在開拓內銷市場上開始加力。
維信羊絨集團歷年以出口成衣為主,外銷占比80%以上,每年出口羊絨衫達三四十萬件。“今年出口量略有提升。歐債危機對于奢侈品消費市場的影響不大,畢竟這一群體的消費能力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我們也在逐步考慮增加內銷份額,最近三五年開始轉入內銷,特別是今年投入比較大。”孟凡深說。
盡管外銷市場比較穩定,眾多品牌仍然開始搶占國內市場的先機。據了解,鄂爾多斯、鹿王等品牌早已著手占領國內市場。
不過,國內市場的深耕細作尚需耐心和恒心。孟凡深坦承,“羊絨行業在國內運作非常累”,前期功課必不可少,需花費大量精力調研市場,把握顏色、款式的流行趨勢,塑造品牌風格等。
資金周轉方面的差別則是外銷更受青睞的主要原因。“外銷雖然利潤薄,但是風險幾乎為零。”孟凡深表示,通常國外客戶下單后打出樣板,加工交貨之后能很快收回成本,周期為一個月左右。
相比之下,內銷投入大,風險高,回報小。“一般羊絨成品有60%以上的銷售率就很不錯了,若積壓大筆庫存,成本收回困難,很可能需要一年的運轉時間。”但在孟凡深看來,國內市場有潛力,只是尚需培育,因此作為開拓者的任務更重了,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