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三大舉措
(一)轉型升級的著眼點
寧波作為地處中國東部發達的紡織服裝產地之一,對于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已不應過分著眼于量的擴張,而要更加重視質的提升。
實現質的提升,我們首先要特別注重發揮“設計創意”、“品牌建設”和“兩化融合”這三駕馬車的作用。
創意設計仍還是寧波紡織服裝的“短板”。紡織產業三大終端領域中的服裝和家紡要進一步提升,設計創意是關鍵環節,要提高產品的“藝術含量”,要結合創意產業建設力爭使我市成為國內紡織服裝界有影響力的時尚創意和設計中心,產生出一批優秀設計師與設計工作室。
寧波紡織服裝的品牌建設在國內卓有成效,但還有“更上一層樓”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創建國際性品牌方面還需作出巨大的努力。
兩化融合特別是電子商務,寧波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已經走在國內前列,但發展并不平衡,引導企業全方位地實現兩化的深度融合,這對全面完成行業“十二五”規劃,提升整個產業的水平會有影響深遠的促進作用。
此外,作為質的提升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要注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市服裝和家紡兩大類終端產品國內領先的優勢是明顯的,但產業用紡織品發展卻十分滯后,與紡織大市的地位極不相稱。因此要在穩固服裝和家紡優勢的基礎上,大力支持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并注意促進紡織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合,使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成為我市紡織工業新的增長點。
(二)服裝業轉型升級的重點
服裝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業,理所當然地是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為此將突出品牌戰略和與信息化融合兩大重點,加快推進增長方式轉變,實現高度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服裝產業結構調整和提升。在全國率先實現時尚產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品牌經濟的運營模式,前沿性地實現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及環境友好,將我市構建成全國服裝產業龍頭、品牌中心、時尚中心和國際性先進服裝產業基地:
1、促進服裝制造與技術研發。開發服裝業技術研發平臺,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服裝共性和關鍵性技術的項目,重點提高信息化技術在服裝上的應用。加強服裝設計知識管理與敏捷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數字化、服裝工藝設計數字化等研發工作。推廣服裝制造信息系統集成,在服裝制造供應鏈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將各類服裝相關產業鏈的信息系統如CAD、CAM、ERP等進行集成,實現快速設計、快速制造、快速物流與快速營銷,以強大的信息技術為支撐,升級傳統服裝制造業。
2、重視服裝品牌與營銷建設。結合時尚創新產業,培訓服裝設計師和培育設計師品牌,鼓勵企業自創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服裝產業集群地創立區域品牌,建設品牌推廣機制,提高服裝品牌的美譽度。培育服裝采購商,服裝品牌經營商和國內服裝買手等營銷主體,推廣開發市場與營銷渠道的新商業模式,特別重視電子商務營銷。服裝企業兼顧國內與國外二大市場,有實力的企業實現國際營銷。
3、加強服裝產業信息化基礎建設。初步建設三大公共服務數據庫。第一、服裝產業經濟與管理數據庫,重點收集、分析與發布服裝產業經營信息,為服裝企業提供標桿,也為政策制訂、產業預警提供基礎數據;第二、人體數據庫,為服裝技術提供基礎數據;第三、服裝款式數據庫,為服裝設計、流行趨勢預測提供基礎數據。在此基礎上,建成我國服裝流行趨勢研究與發布分中心。
4、服裝生產型服務體系建設。根據國際時尚之都的形成要件,圍繞服裝產業特色,我市服裝生產型服務體系力爭建設10項配套服務:
(1)時裝設計服務;
(2)高檔時裝制作服務;
(3)建設成衣業營銷中心;
(4)面輔料及飾品批發零售商業中心;
(5)信息綜合傳播發布中心(流行趨勢發布中心);
(6)時尚出版業服務;
(7)完善時裝教育體系;
(8)建設時尚產業的衍生:化妝品、飾件;
(9)全球性服裝貿易中心;
(10)時裝等時尚產品展覽中心。
(三)若干參考政策建議(包括對上級部門):
1、強化宣傳紡織服裝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處的支柱和重要民生產業的地位,“摘掉”一些部門、人員所戴的“有色眼鏡”,使他們真正認識到這個行業在國際上的比較優勢。適時出臺相關發展專項,如“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專項”等,給有關發展重點給予財政支持。
2、促進品牌建設,營造穿著自主、寧波品牌為榮的文化氛圍,提高市民的民族意識,對入選全國100家服裝家紡品牌企業進行專項獎勵。
3、鼓勵技術創新,特別要鼓勵加強紡織品、服裝的設計、開發,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藝術含量,促進與時尚產業的真正融合。設立“時尚創意”專項基金,用于支持新銳設計人才和機構脫穎而出。
4、制定出臺穩定紡織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財稅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提出有關鼓勵紡織服裝產業有序更新的政策措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5、研究出臺“促進分工合作”方面的導向政策,鼓勵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協同發展。
6、倡導“兩化深度融合”,推進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對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在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標準前,參照高新技術企業政策予以支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