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經濟”市場巨大 老年用品銷售專區或專賣店在哪里
據戶籍人口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麗水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0.42萬,占總人口的15.47%。其中80歲及以上6.64萬人。數字龐大的老年人群催生了“銀發經濟”。然而,這個在專家和媒體眼中潛力巨大的市場究竟在哪里?日前,記者走遍市區主要街道,發現雖然存在部分藥店、超市、家電賣場銷售老年用品,但基本都是附帶經營,鮮見成規模的老年用品銷售專區或專賣店。
為什么潛力巨大的市場卻沒有正兒八經的零售業市場主體?對于商戶而言,老年人的生意好做嗎?是什么阻礙了老年人消費市場的開發?老年人在購物時又有什么有別于普通消費者的需求呢?
奔著傳說中的市場而來
幾經打聽,記者在市區白云路找到了一家老年人用品專賣店。這家同時經營著老年食品、保健品、護理用品、娛樂用品的“雜貨店”,開張才一個多月。老板娘紀巧美說,這樣的店在麗水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育嬰店、童裝店……所有的商家都瞄準了孩子,老人卻無人關注。”談及開店的初衷,紀巧美有感而發。紀巧美因此希望開一家店,從吃到用,提供老年人一站式服務,為此,曾經做過理發生意的她,還特別在商店里設立了一個“理發區”,為店里的會員老人提供理發服務。
在紀巧美看來,老齡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而隨著老年人對于生命與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消費觀念會隨之慢慢改變。而這意味著巨大的商機,她由此下了開店的決心。
豐滿的理想遭遇骨感現實
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口是“銀發經濟”的強大基礎,然而,又有多少老人有能力為自己消費,舍得為自己消費呢?
在開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紀巧美的老人用品商店門可羅雀,生意并沒有迎來她預想中的火爆。“每天營業額幾百塊吧,重陽節的時候多一點,有1000多塊。”紀巧美坦言就目前而言老年人的生意并不好做,而原因不止一個。
老年人的購買能力有限,加上老人都比較節儉,消費水平也遠遠低于年輕人。“比如買個錄音機吧,老人家會反反復復來好幾趟,掂量來掂量去,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紀巧美說,對于一些服裝鞋帽等耐用品,老人的消費周期長,利潤空間卻不大。
而與對自己節儉消費得近乎苛刻相比,老人們的錢卻幾乎都輾轉進了子女的口袋。記者一位朱姓朋友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師,兩份退休金本可讓兩人衣食無憂,略有結余,可兩位老人卻總張羅著子女上家里吃飯,買菜做飯、水電煤氣哪一樣不得花錢?“每次塞給她生活費,老太太都原封不動鎖在抽屜里,節假日里又作為壓歲錢給了孩子們。”這位朋友略帶傷感地說,“本來想著他們年紀大了可以享享清福,可一有點錢,他倆不是存起來看病,就是貼補我們的生活開銷。”
購物體驗,聽聽老人怎么說
一方面是老年人有限的消費能力、理性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阻礙市場開發,另一方面,老人的特殊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又確實存在。
在紀巧美的商店里,記者遇到了70多歲的顏阿姨,一頭白發卻仍時髦地燙了個小卷。因為怕記不住商品名稱,她把事先買過的覺得好吃的食品包裝袋折疊好裝在包里,以便買的時候給老板娘看。
“這個餅干無糖,糖尿病也能吃,味道也蠻好。”顏阿姨說,自己不愛去超市買東西,偌大的超市里沒幾樣是自己能吃的,還要寄存包包,排隊等侯,麻煩不說,還特費時。
紀巧美對此感觸頗深,老人家多少有點高血糖、高血壓等毛病,在飲食上頗多禁忌。而超市雖然商品種類繁多,卻缺少針對性的老年人貨架專區。由于視力聽力下降,缺少耐心的導購,老年人在購物時諸多無助。
“銀發經濟”還未熱起來
采訪中,記者發現麗水的“銀發經濟”似乎還沒有真正熱起來,這與老年人消費理性、注重節儉有關,但卻不是唯一的原因。
節儉并不是老年人群的集體性格,節儉事出有因。“銀發經濟”沒有熱起來,主要還是因為社會保障網絡不夠完善,大部分老年人還需要依靠辛苦積攢一生的儲蓄來養老。 而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老齡化帶來的“銀發經濟”前途光明,想要從中撈金,商家不僅需要摸透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增加老人用品供給,還需要確立針對性的戰略戰術,增加人性關懷服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