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中期策略分析
從我國紡織、服裝行業2013年一季報的數據看,板塊整體收入增速趨穩,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而凈利潤水平明顯回升,已結束負增長時代。而品牌服裝家紡2013年一季度盈利能力繼續下降,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0.63%和-7.41%,凈利率下降1.26個百分點至8.06%;存貨周轉率及應收賬款周轉率持續下降顯示公司的營運效率下降,終端需求疲軟以及庫存積壓造成資金回籠較慢。
由此可得出以下投資策略:2013年:國內棉價受收儲政策以及進口棉量減少的影響價格較為平穩,而國外棉花由于中美棉花種植意向減弱、庫銷比下降,存在緩慢上升的空間。內外棉花價格差在未來有望進一步縮序保持平穩。此種狀況有利于國內紡織企業,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在定價時以海外棉價為基準,但實際用棉是國內棉花;當海外棉價上漲而國內棉價平穩時,企業毛利率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據調研得到的反饋看,除了魯泰A因為生產的襯衫對棉花有較高的要求,公司自己在新疆專門的種植了長絨棉,其他的企業棉花庫存非常低,采取隨要隨拍的狀態,各企業的高價庫存都基本清理完畢。隨著海外訂單的回暖,企業的毛利率有望得到較大的提升。上半年企業的接單能都有明顯的提升,訂單量增加、單筆訂單額度上升以及高毛利品種提升都將有利于紡織制造企業轉虧。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品牌服飾和家紡在2013年下半年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不排除增速持續放緩的可能,但部分公司估值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長期來看仍存在修復的需求。
風險因素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歐美經濟復蘇大幅低于預期影響出口。在國內外消費市場不振大環境下,雪上加霜的是,國內勞動力價格上漲,租金、原材料成本提升,導致服裝企業的利潤被大幅壓縮。為省成本,很多國內外一些紡織服裝企業均將生產基地進行轉移。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制造成本節節攀升,導致其他國家搶走了不少訂單單。
第二,國內消費長期不振;近兩年,在消費不振、外需減弱、成本增大等因素沖擊下,服裝行業發展陷入低谷,而服裝業大佬們首當其沖,日子不好過。從財富中文網最新發布的2013年中國500強榜單中可以看出,多家服裝品牌排名大跌,部分運動服飾品牌從500強榜單中“出局”。有些雖然仍位列榜單上,但排名已大幅下跌。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榜單排名變化折射出當前國內服裝業整體產業發展持續遇冷,消費不振、庫存高,再加上企業生產成本上漲,企業利潤進一步壓縮。業內預計,服裝業要走出低谷還需兩年。
第三,網購對實體消費沖擊高于預期。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購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消費習慣。渤海早報記者了解到,先到實體店體驗商品,再到網店下單購物,成為一種日漸流行的淘貨方式。雖然,從長遠看,網購消費比較單一,尚無法全面取代實體消費的功能,但目前來看,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網購對實體消費沖擊高于預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