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中國企業 東南亞企業的優勢首先就表現在成本方面
如今在購買世界知名品牌服飾、運動鞋的時候,很多人會發現原來經常看到在這些商品上標注的“中國制造”已經不知不覺中產生了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印尼制造”、“越南制造”。亞洲鞋業協會從多方調查出來的結果顯示,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隨著中國制造成本節節攀升,目前東南亞鞋業已搶走中國30%的訂單。
中國曾經一度以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吸引了大批的外國品牌來中國尋找代工。但是,近兩年來,隨著中國政府提出了產業升級和發展轉型,中國已經逐漸尋求改變勞動密集型產業。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不斷發展,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慢慢減弱甚至消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在這些方面優勢明顯,特別是像印尼、越南、柬埔寨等東盟發展中國家正處于產業經濟高速發展期,鞋子、服裝、電子等產業發展已逐漸與中國大陸勢均力敵。例如越南就是耐克運動鞋的主要生產基地,幾乎一半從越南出口的鞋都是耐克鞋。從2010年開始,越南生產的耐克運動鞋數量就超過了中國,躍居世界第一。
相對于中國企業,這些東南亞企業的優勢首先就表現在成本方面。例如制鞋業,從2003年到2013年,中國制鞋工人工資在這十年中增長3.5倍,尤其是金融危機發生后勞動力成本上升迅速,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累計升值超過30%,加上其他成本上漲,利潤基本被蠶食完。目前大陸東部沿海地區工人月薪大約是500美元,印尼大約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其次,東南亞地區的產業鏈日趨完善。例如,耐克公司,最初來越南生產,制作一雙耐克鞋98%的原材料都需要進口,而如今已經降至56%。此外,自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后,這幾年以來都可享受免稅,從中國進口的原材料成本明顯減少。第三,東南亞國家為吸引外資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為了改善投資環境,印尼對外國投資法和勞工法做出了一些有利于外國投資者的修改,一步一步放寬對外資的限制,簡化外資審批手續和縮短審批時間。
目前來看,東南亞國家還不會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首先,雖然一部分企業將代工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但規模不會大,因為東南亞國家大都是中小型國家,容納產業轉移的能力有限。例如,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大量日本企業轉移到泰國,但一兩年時間就飽和了,泰國的基礎設施承受不了,進而水、電等也出現短缺。后來這些企業又轉到馬來西亞、印尼,現在東南亞國家依然面臨這樣的問題。其次,雖然東南亞國家的產業鏈有了一定完善,但相對于中國來說,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一個完整的紡織產業鏈需要包含棉花種植、紡紗、織布、印染、成衣制造、銷售等環節。制鞋產業還會包括橡膠種植、橡膠加工等環節,而東南亞很多國家不具備真正的產業,只有成衣、鞋子制造,缺少之前的所有相關環節作支撐。除此之外,東南亞國家普遍基礎實施仍然落后,這也對其制造業的發展形成制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