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梅:“較量”的不再是服裝本身而是銷售服務
作為我市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高級西裝制造領域一直處在第一集團。昨日在服博會現場,記者采訪了企業副總經理胡冬梅。
“企業的最大壓力來自匯率變化,捧在手上的糖拿回來就化了”
記者:目前服裝行業競爭激烈,很多企業感到壓力很大。從大楊的角度來看,當前的挑戰有哪些?
胡冬梅:現階段行業發展壓力確實非常大。服裝行業也是“二八原則”,即80%的利潤是由不到20%的企業創造的。該行業產品品類特別多,其中除了男裝中的西裝、女裝中的高級女裝和婚紗等對工藝有較高要求外,很多產品沒那么復雜的工藝和技術,本身附加值不高,所以絕大多數服裝企業是中小企業、微利企業。服裝加工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而中國“人口紅利期”已經基本終結,像現在的“90后”都不愿意從事服裝加工。當然,這不僅是服裝行業面臨的困境,大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已成為結構性矛盾。
目前大楊的出口比例還比較大。2005年之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在升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歐元、日元也加入到這個行列。這相當于企業所有出口市場的貨幣都在貶值,捧在手上的糖拿回來就化了,半年前簽約是一個價格,等到錢賺回來都縮水了,而縮的都是利潤,有時候就成零了。因此,大楊當前的最大壓力,不是競爭力不行,不是產品不行,而是匯率變化。面對這種情況,短期應對是權益之計,長期應對則是減少出口份額,將企業更多的精力轉向國內市場。
“技術水平是企業的優勢,品牌戰略是正確的選擇”
記者:面對這種市場狀況,大楊如何對自身進行定位,如何看待自身的競爭力?
胡冬梅:盡管企業面對很多壓力,但是大楊的競爭力,就是技術質量水平在同行業中仍然保持領先。尤其是高級西裝制造,需要有多年的積累,需要有優秀產業工人的技能。越高級的服裝,手工的成分就越多,不是增加一些設備等硬件就行的,這個是大楊有信心的地方。實踐證明,中高端服裝產品是有市場的,一些利潤低、毛利率少的業務,大楊就放棄了,而是選擇中高端、別人做不了的,像意大利、日本最頂尖的服裝產品加工。
大楊的另一個競爭力是品牌。過去大楊以服裝代工為主,近10多年來走上了品牌道路。大楊最近幾年實施的多品牌組合戰略,被證明是適應市場需要和非常有效的,創世品牌的業績保持了年均20%~30%的增長速度。大楊進入國內市場時間比較晚,屬于后起之秀,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還處在起步和快速成長期。
“服裝定制和電子商務,從本質上說不是零售業務,而是銷售服務。”
記者:現在服裝業內都在探討轉型,大楊除了堅持品牌戰略以外,還進行了哪些嘗試和探索?
胡冬梅:網絡營銷,是大楊在銷售手段上開展的嘗試。大楊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觸網”,旗下YOUSOKU品牌從產品策劃到網站建立,從網絡營銷到渠道拓展,都是企業自己完成的。這涉及到復雜的后臺管理,因為在網上每賣掉一件產品,庫存都要實時更新。同時,量體系統也是大楊經過了上萬次人體測試之后研發出來的,讓消費者在網上輸入身高、胸圍、腰圍等相應尺寸就可以買到合身的西裝。目前YOUSOKU品牌的業績每年翻一番,盡管基數不高,但是反映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
同時,大楊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開展量身定制業務,現在合作店面超過100家,發展速度也非常快。有的服裝定制店屬于代理模式,需要找別的工廠加工,大楊的優勢是自己就是生產商,針對美國消費者的體型設計了專門的量體系統,在店面量體,技術人員復核尺碼后,傳到中國進行生產。這種模式對企業的生產管理也是一種挑戰。
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實現了對消費者的終端銷售,附加值更高,大概是一般業務的3~5倍。從本質上說,服裝定制不是零售業務,而是銷售服務。消費者更為重視定制體驗,量體是否舒適,穿著是否合適,售后服務是否滿意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