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裘皮行業精英共同探討行業發展
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哥本哈根皮草和河北省商務廳主辦,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美國傳奇毛皮拍賣行等單位協辦的“2013年中國國際裘皮年會”在北京順義召開。來自國際國內的行業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如今的政策、經濟形勢下裘皮行業的“產情與市場”。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邊振瑚介紹了裘皮行業的總體情況:2012年毛皮產品進口額為10億美元,增幅為35%;裘皮原料進口額為9.6億美元,增幅為36%。在這樣一個良好態勢下,裘皮行業拉動了相關產業各個鏈條的發展,增加了養殖、原皮、鞣制、制革等各環節的活力,中國也成為世界矚目的裘皮大國。
同時他也強調,之所以目前我國還不是裘皮強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行業因貿易秩序紊亂受到掣肘;二是原料生產過于盲目,市場不穩定;三是受到國內不重視品牌、品質、研發和設計等細節的影響;四是目前毛皮銷售所依賴的大型皮草中心數量不多、設施不夠完善。針對這四點問題,他認為,我國裘皮企業應當扎實地從“守法守信、有序經營”開始,與國外同行建立信任與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從而完成我國裘皮行業從大到強、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理想。裘皮行業是一個完整產業鏈,缺了哪一環都會制約整個行業的發展,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站在同一條船上”互利共存。
國家經濟景氣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介紹了宏觀經濟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他說,多數行業已在今年三個季度的觀察中有所回升,但是就制造業來講,產能過剩是目前行業發展的瓶頸,粗放式的經營因環境污染、高成本的運作等因素帶來的未必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解決產能過剩是制革等制造行業面臨的第一重要難題。
哥本哈根皮草總裁托本·尼爾森介紹了丹麥皮草的現狀,強調中國是裘皮行業最重要的市場。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丹麥決心與中國通力合作,強強聯手,共同發展全球市場,將裘皮從高檔奢侈品向大眾化推廣。
意大利米蘭國際裘皮展覽會主席諾貝爾托·阿貝爾塔利就中國裘皮行業從業者感興趣的意大利特色,介紹了風靡全球的“意大利制造”三個獨有特點:純手工制作、中小型作坊生產和整個生產鏈的完備。毛皮制作是意大利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可追溯到公元1100年的中世紀。目前的生產中,意大利裘皮在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保持自己品牌強化和高附加值技能的開發已經成為“意大利制造”的又一個神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