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性服裝品牌市場未來機會和潛力
電商市場將有不少新勢力的上位,比如京東、聚美等電商平臺赴美上市,但平臺之外的品牌市場卻很難看到這樣全國性的機會。億邦動力網近日集中掃描了一輪線上、線下的服裝品牌,試圖在這些品牌中看到國內品牌市場未來的機會和潛力。不過,除了少數的文化創新、運營方式創新、營銷創新外,大家都在氣喘吁吁。
線上:淘品牌脫離扶持很容易死掉
“裂帛”和“茵曼”,網絡女裝里面很有知名度的品牌,但有業內人士卻給出了最直接的評價:
“如果不是天貓的重點扶持,很快會跌回年銷售2億的水平。”在其看來,如果一年不扶持,這些品牌會立刻回到2個億規模,如果兩年不扶持,立刻萎縮至1個億水平。
資料顯示,茵曼2013年披露的銷售額為7.6億,旗下子品牌初語3.6億。裂帛2013年銷售額為5.8億,相比2012年的5億,增長極為緩慢。
“現在阿里是看不上這些品牌公平競爭而多貢獻的幾個億廣告費用的。”據其分析,阿里舍棄這點廣告費用,而得到品牌的示范效應,有茵曼、裂帛這樣的相對成功的淘品牌為阿里站臺和吆喝,顯然更值。
“等茵曼、裂帛上市了,品牌效應出來了,阿里肯定會收取其正常廣告費,按照年銷售4個億計算,如果不貢獻給阿里1.5個億,怎么可能給它流量。”上述人士預測。
對于茵曼和裂帛的效應,一位同為服裝業內的運營者似乎看的十分明白,“阿里也要靠品牌講故事,而事實上,現在的電商圈子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有打造品牌的效應了。”
而現在除了已經做出來的淘品牌,純粹的脫離于阿里系的網絡品牌機會也不太大,就連一直走在營銷、資金前線的凡客誠品,也一直面臨危機。
線下:現在未上規模品牌很難再長大
這里先劃定一個前提,現在規模幾千萬到2個億,未來是否有可能成為不錯的全國性品牌?
“女裝已無潛力可言,男裝類目整體都很差,所以潛力尚存。”某制造過一流網絡女裝品牌的操盤手這樣說到,他認為男裝的潛力在于整體運營團隊、運營水平較弱,品牌效應沒有充分發揮。
盡管有國內一線男裝品牌負責人告訴億邦動力網,男裝的競爭比女裝更加激烈,但在看未來是否能從現在的小品牌中再殺出黑馬的問題時,該負責人也悲觀的表示,“基本沒有可能”。
互聯網上在兩年前曾有一種聲音,扁平化的網絡給了小眾品牌長大的機會。甚至在這兩年時間中也殺出了類似于女裝里的裂帛,男裝里的花笙記。但在億邦動力連線的運營人員中都持有謹慎態度。一位服裝代運營人士稱:“小眾品牌受眾小,即使想做大都很難。”而自己就操刀著一個網絡小眾品牌的品牌創始人直接告訴億邦動力網,“我們沒想過做大,保持調性,做出毛利和溢價,堅持小而美。”
事實上,現在相對較多的小眾品牌主要來源于網絡上,并集中于淘寶、天貓。一位男裝電商總經理在談及該問題時直接指出,“這些所謂的小眾品牌其實已經拿到了最好的平臺資源,但規模尚且如此,未來增長空間顯然就會有限。”
據其透露,花笙記這樣已經殺出來的品牌現在的體量不過6000萬上下。
此外,線下生存著大量的工廠店、外貿店,年規模在5000萬上下,而這樣的服裝品牌,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更是沒機會長大。
市場需求萎縮品牌“下流化”發展
數據顯示,線下全國女裝TOP品牌中,僅少數品牌年銷售額能保持15%的增長速度,這樣的品牌約占TOP品牌20%。而TOP線下女裝品牌,有50%都處于微跌狀態,剩下的品牌銷售額都是在以30%-50%不等的速度在下跌。
而對于非TOP品牌,業界普遍認為,都不成規模,也沒能力和實力做大,這樣的投入產出比太低,甚至不如把資金用做其他現金投資。
一位操作著全國知名男裝品牌銷售渠道的經理人告訴億邦動力網:“男裝正在經歷兩極分化,一個是由品牌驅動,標品化的商務裝;另一個是品牌+款式驅動的時尚裝。但現在已經出現的明顯現象是,兩極正在向低端延伸。”
該人士稱,“兩者會交集在低端市場,走性價比路線。而這個市場目前是淘品牌最集中的地方。”
查閱相關服裝類資料發現,在國內,標準商務裝和潮流男裝兩個方向中,確實很少發現新晉且向高端拓展的品牌。“網購主體人群還是以低消費水平為主,社會中低階層,高端消費人群一般有自已的購買圈子,比如香港和國外的奧特萊斯。”
對于TOP線下男裝發展趨勢,該品牌負責人認為需要區別看待,傳統商務整體趨緩,但暫時沒有出現下滑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二線品牌已經開始掉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