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與實體店鋪齊頭并進
尼爾森于5月14日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實體店鋪并不會在短時間內被電商取代。實體店鋪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中國,大多數受訪者(69%)表示,線下購物是一種愉快的家庭外出活動,另有67%的受訪者認為非常享受在實體店鋪購物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但上述報告也指出,電商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比實體店鋪具有更大的發展優勢。所以對零售商和生產商來說,他們必須通過更靈活的手段吸引消費者,很多因素至關重要,比如:通過數字技術來幫助消費者更方便地找到店鋪、制定購物清單、查詢價格、搜索相關商品、分享購物體驗和信息以及最終的購買等等。
“未來的發展,我們會不斷開設實體店,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線上。”徐顯靈說,“最終我們認為品牌線上線下渠道一體化是必然的趨勢,互聯網和實體店將很快發生鏈接,用戶也會一體化。”
“商業交互時代已經到來,”尼爾森中國總經理范奕瑾強調,“現在,消費者已經不再單純采用單一的線上或線下的購物方式,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方式。所以,對零售商和生產商而言,能夠靈活運用線上和線下兩種銷售渠道,不論何時何地都能滿足顧客愿望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相關鏈接:
為何我國奢侈品和歐美差價那么多,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許多中國消費者都會紛紛將矛頭指向中國的關稅。但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市場,關稅最多占到奢侈品最后零售價的5%左右。”
來自對外經貿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市場的高級腕表國內外價差達100%-350%,珠寶產品的價差為20%-80%,箱包皮具價差在30%左右,而化妝品的價差在40%-120%,最高甚至達到188.5%。
導致國內奢侈品價格較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對外經貿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解釋道,在這些不同的區域,品牌指定的價格基數就差異挺大。在奢侈品牌多為原產地的歐洲,奢侈品價格基數為100的話,對于紐約來說,品牌通常會設定稍高于原產地的基數比如105或者110,而美洲其他區域的國家在紐約的這一參考價基礎之上,根據各個國家不同的稅率、營運成本等不同要素制定最后的價格指數。
在國內外,價格差異形成的背后,中國奢侈品定價相對較高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代理商認為,在一線品牌實現直營后,價格拆解最大的兩部分是關稅和百貨商場提成。
盡管高額關稅傳聞已久,但關稅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卻鮮有人了解。
“石英表關稅為23%,消費稅20%,進口增值稅17%。(價格超過1萬元三稅征收,1萬元以下免征),萬元以上石英表僅入關征稅這一環節就得加價60%,像香水類,關稅10%,消費稅30%,進口增值稅17%,也是比較高;此外鑲嵌類珠寶,關稅35%,消費稅10%,增值稅17%。這一環節要加價62%。這也是很多國外品牌珠寶放棄進入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一只價格1000美元的包來看,其關稅為20%之間,進口環節17%的增值稅,“另外根據物流方式,運費成本大概為1%到2%。”如果一只包的離岸價格為1000美元,那么,這只包到中國的到岸成本就1360美元到1370美元之間。
如果按照代理商定價規律來看,這只包的售價要在4200美元左右。關稅在最終價格中,占到9%左右。而這只包在國內銷售,4200美元減去1370美元成本價后的部分,即2830美元還需要繳納國內銷售環節17%的增值稅,即481美元。如此算來,一只1000美元的包政府稅收為851美元,相當于最終銷售價格的20.3%交給了政府。
從目前普遍合作模式來看,奢侈品旗艦店與商場一般通過“提點”形式合作。“目前,奢侈品旗艦店的裝修一般按照2萬元一平米的規格進行,但這筆錢一般是商場來承擔。但商場要從奢侈品銷售額中提成。”這位代理商透露,隨著品牌議價能力不同,這部分提點從20%到30%不等,“有的要高達30%多”。
“如果是做得好的品牌,品牌推廣費用能控制在5%,一般而言,國內目前大部分奢侈品品牌要拿銷售額的15%左右要用來培育市場;人力資源費用也要占到5%左右。”
除了以上費用,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奢侈品的推廣還要有一筆不菲的公關費用。
國內外價格差異還是使奢侈品企業在一開始嘗到了一些甜頭,但隨著奢侈品店越來越多進入二三線城市,并迎來其100%以上的增速,不僅對于政府,特別是很多企業而言,國內外價格的巨大差異卻最終演變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