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型服裝企業開始著手自謀出路
對現今的中國服裝企業與設計師們來說,如何找到一條道路突出重圍,跟上互聯網的步伐,變革自己的工作模式與生產鏈,恐怕迫在眉睫。
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企業不可能再延續以往的經驗,已經有很多大型服裝企業開始著手自謀出路,借鑒Zara、Gap們的模式,努力建立自己的柔性供應鏈。
作為互聯網上起家的品牌,韓都衣舍多款少量、快速翻單和靈活的特點,令其在近幾年快速崛起。其創始人趙迎光表示,經過長期柔性供應鏈的積累,韓都衣舍每年開發3萬款產品,每天90-100款,超過Zara歷史開發記錄每年22000款的數量,成為全球第一。在雙十一期間,韓都衣舍亦通過自主研發的系統,為后續翻單提供支持,保證合作工廠在第一時間接到訂單開始生產。
但是,這樣完善的柔性供應鏈,恐怕是那些成長型或者中小型企業所很難擁有的。
獨立設計師李露萌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了13年。早些年她曾在服裝企業擔任設計師工作,今年初的時候則獨立出來,專心打理自己的品牌與工作室。從設計、找面料、制版、做樣衣,到找工廠、做營銷……等等一系列過程,全部自己親力親為。而在任何一件衣服從無到有的生產過程中,面料采購永遠是第一步。
設計師們尋找面料的過程總是費時費力的。面料工廠一般都有起訂量要求,所以設計師們更青睞于到市場上去尋找面料,或者通過采購人員去找。這基本上還是一種原始的 “靠腿跑”的方法,效率低、成本高都是不爭的事實。
“互聯網的優勢就在于反應速度很快。如果說可以通過互聯網,把各種不同特色的面料做一個整合匯集起來,讓我們接觸到,相信也會有所幫助?!?李露萌說。
方建華是做外貿出身,8年前,成為第一批入駐天貓的零售服飾品牌。曼茵從一開始就沒有走傳統服飾品牌的路子,其首單量都不會太大,保持在500件至5000件不等,與那些動輒就幾萬幾十萬件下單的品牌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更多的是通過多次的翻單,再通過我們的銷售來決定我們翻單的數據。完全由消費者端決定我們的單量和翻單的次數?!?a target="_self" title=" ">方建華說。
但是,相較于大品牌背后有柔性供應鏈支持,很多受制于資金、又單打獨斗的設計師在后期補貨的過程中,很可能會遇到面料商面料用完的情況。
獨立設計師王婷是名資深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酷愛跑步。2014年3月,她推出自己的個人系列exciTING DESIGN,主打戶外功能性服飾,在體現科技性、實用性的同時,也更加個性化與時尚化。目前她正與多方平臺合作,測試市場反饋。
“確實會遇到補單的問題,這也是我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我們算是比較新的品牌,供貨量本身就少,而面料商一般都只有少量現貨,要補單的話很可能就沒法補。”王婷說。
即便是能找到匹配的面料,但由于起訂量較少,打樣成本就會非常昂貴,這對于設計師來說很難承受。
另一方面,為了快速消化庫存,減輕壓力,面料商往往不愿囤貨,后續哪怕繼續訂貨,其生產周期也無法滿足快速反應的要求。
在現今各種成本高企的現狀下,設計師們確實需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低成本地去和各方連接。而節省下來的時間,則可以投入到設計上。畢竟對于感性的設計師們來說,往往需要更加專注,精力的分散未必是件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方和設計師們開始越來越關注市場變化在銷量數據上的反映。曼茵服飾創始人方建華認為,線下的傳統品牌越來越難做,而線上的發展也正逐步進入一個穩定時期。服裝品牌要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圍繞著消費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