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將遭“急剎車”?
日媒稱,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EC)市場迅速擴大,但也不能完全指望這一條路。不過,對于一直以來因人、財、物資源缺乏而難以攻下中國市場的日本中小企業而言,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有望成為開拓巨大市場的突破口。
日本周刊3月21日一期發表題為《日本中小企業在EC領域進軍中國的理由》的文章稱,要點在于“高速物流”、“資金回收有保證”和“可以把握銷路”。
高速物流優勢顯著
“從日本可以將食品直接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我非常吃驚。這樣的話,又可以再次嘗試進入中國市場了。”發祥于岡山縣的日本點心公司源吉兆庵常務董事岡田晃佳說道。該公司今年1月開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實現了“再次打入中國市場”。
源吉兆庵不得不撤出中國,是由于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源吉兆庵曾在位于上海的香港百貨店等開設了5家店面。但由于擔心從日本進口的食品存在核污染,中國政府采取了限制措施。盡管當年11月重新得以進口,但由于通關審查嚴格,原材料產地等需要確認,商品滯留在港口達1個半至2個月時間的狀態一直持續。
由于商品是冷凍食品,有效期沒有問題。但源吉兆庵的日本點心特征是使用當季水果。在等待通關的過程中錯過時節,產品賣不出去。結果是,去年11月,源吉兆庵當地法人不得不休業。
文章稱,打破這一局面的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源吉兆庵利用“豌豆公主”這一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從岡山的倉庫發貨,可以在一周左右時間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由于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依據的是“個人平行進口制度”,可以大幅減少提供原材料產地證明等通關手續,稅率也低于普通貿易。
即使是有效期不足一個月的商品,也可以在常溫狀態下直接送達消費者。岡田常務說:“相比3·11之前,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負責策劃和銷售家具的“市場株式會社”(兵庫縣)利用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避免了資金回收風險。在國內家具市場萎縮的背景下,該公司在5年前決定進入經濟發展迅速的中國。但當時也不免有些顧慮。負責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經營戰略室科長谷勝一文說:“經常從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中小企業說起,在中國較難從客戶手中回收資金。”
為避免這一風險,“市場株式會社”把目光投向了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在中國,即使信用卡普及率較低,也有阿里巴巴提供的支付平臺“支付寶”被廣泛使用。進行“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如果消費者用支付寶結算,就可以確保資金回收。因此,也沒有必要再為無法從中國企業回收資金而煩惱。谷勝科長說:“對于我們這些資金和人手都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沒有資金回收風險,這真是太好了。”
直銷把握顧客動向
文章稱,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另一大優點在于,有利于把握中國消費者動向。2015年秋,以拉面而聞名的“丸太株式會社”開始在“網易考拉海購”上銷售拉面。該公司通過中國超市出售商品時曾經有過教訓。2015年,該公司以批發產品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但由于無法在當地雇人到店面進行調查,無從把握在什么店以什么形式銷售的。為此,該公司也無法采取有效的促銷方式,苦苦打不開局面。
文章稱,但如果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則可以直接把握銷售動向。現在,該公司已將銷售重心轉移到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上,銷量也開始急劇增加。該公司社長原田浩意氣風發地表示:“如果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銷路順暢的話,希望在1年內探討增加產量的問題。”
外媒稱,中國電子商會將與5家日本企業合作,在中國網站上銷售日本護理用品。從5月起,輪椅、護理床等商品將面向醫院、護理設施和個人銷售。隨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高品質、多功能的日本產品需求將增多。
據報道,中方的中國電子商會和北京銀色高科、日方的專業商社菅原(北九州市)等企業參加了會議,雙方就提供專門銷售日本護理用品的電商服務達成協議。銀色高科負責創建專用網頁以及完善物流途徑,從5月1日開始中國消費者可方便快捷地在網上買到日本的護理用品。
首先,日本輪椅制造商日進醫療器械和電動護理床制造商PLATZ等5家公司將提供約160種護理產品。爭取在數年內能夠銷售10~20個廠商、上千品種的商品。
報道稱,在中國,老年人護理成為問題,由于社保制度仍不完善,相關設備和服務的水平較低。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柳玉峰表示,目前很多抱有護理煩惱的中國人并沒有購買日本產品的渠道,強調了新服務的意義重大。研究服務部門“投資參考”指出,“在中國的網購市場,消費者比較信任外國產品”。
中國跨境電商稅收新規實施至16日已一周有余。新規對國內外企業和消費者是否為“不能承受之重”?中國財政部官員的回答是否定的。
{page_break}跨境電商將遭“急剎車”?
截至16日,官方共公布兩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根據新規,今后只有列入清單的商品能夠按照跨境電商的稅制進口,其他產品則要按照一般貿易或其他商品行郵的稅制進口,不能適用于針對跨境電商的稅收優惠政策。
此舉是否會打擊跨境電商?對此,財政部關稅司相關負責人稱,新規出臺“正是為了支持跨境電商新業態健康發展”。
他指出,新規為跨境電商的發展營造了穩定、統一的稅收政策環境,打消了行業未來發展在稅收政策上的不確定性,有利于企業安排長期發展戰略和投資經營規劃;同時也使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從少數試點城市擴展至全國,將惠及更多消費者和企業,也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長期來看,新規將有利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該負責人說。
外國企業或被“穿小鞋”?
有觀點認為,實施新規只是為了保護中國國內產業。
事實上,新規出臺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在實際操作中按照郵遞物品征收行郵稅,稅率水平普遍低于同類一般貿易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率。
“國內相關產業、外商在華投資企業紛紛反映,這導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與國內銷售的一般貿易進口貨物、國產貨物之間存在不公平競爭。”該負責人透露。
該負責人表示,新規是按照有利于拉動國內消費、公平競爭、促進發展和加強進口稅收管理的原則制定的,注重促進新興業態與傳統業態、國外商品與國內商品的公平競爭,有利于降低跨境電商對國內消費品產業、零售行業、外商對華投資等實體經濟的沖擊。
消費者錢包將“被瘦身”?
此前,行郵稅存在50元(人民幣,下同)的免征稅額,消費者購買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相當一部分不用交稅。新規是否將加重消費者負擔?
“(新規)客觀上確實會提高消費者的總體稅負水平。”該負責人坦言,“但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太大負擔。”
按照新規,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限值以內進口的,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據此測算,大部分商品的綜合稅率水平將為11.9%。
“這低于調整后的行郵稅稅率和一般貿易進口貨物的綜合稅率,對具體商品而言則是有升有降。”該負責人說。
在他看來,電商企業可以化解部分成本,且新規對母嬰類等大眾消費品的價格總體影響有限,故“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太大負擔”。
兩萬元限值不夠用?
按照新規,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額為2000元,全年為2萬元。超過部分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全額征稅。有分析人士舉例稱,2000元以上的小家電很多,該限額似乎偏低。
對此,該負責人表示,設定交易限值是為降低對一般貿易進口的影響。這一標準是根據試點城市單次交易金額、商品價格分布等調研情況,結合中國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制定的,“能夠滿足大部分消費者個人合理自用的消費需求。”(完)
中國官方15日夜間發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第二批“正面清單”,自4月16日起執行。
這批清單共151個8位稅號商品,其中包括魚肝油、蜂產品、維生素等保健食品,血壓測量儀器等醫療器械等。
根據規定,只有列入清單的商品能夠按照跨境電商的稅制進口,其他產品則要按照一般貿易或其他商品行郵的稅制進口,不能適用于針對跨境電商的稅收優惠政策。
所謂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即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限值以內進口的,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
財政部關稅司相關負責人稱,實施清單管理旨在避免工業原材料等商品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渠道進境,同時便于日常征管操作。
該負責人表示,第二批清單是在第一批的基礎上,從支持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利于電商企業平穩過渡的角度研究制定的。兩批清單涵蓋了跨境電商服務進口試點期間實際進口的絕大部分商品,可滿足國內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有利于跨境電商繼續發展。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醒說,2016年7月1日起,首次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保健食品,必須向總局申請注冊;首次進口的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保健食品,必須向總局備案。在此之前,消費者購買未經注冊或備案的保健食品,存在食用安全風險。(完)
參考消息網4月16日報道 德媒稱,海淘稅改實施幾天來,互聯網被各種“消息”刷屏:從海歸游客、海外代購到跨境電商無一幸免。海淘界彌漫著不安和困惑。中德海外電商抱怨,新政首日跨境電商即遭影響。
{page_break}4月11日報道,中德跨境電商陳巍說,“新規剛剛出來,雖然是文件形式,但文件也需要解讀。中國各個地方對落地的解讀都不同,所以這幾天,我們都沒有做過大宗生意,原因是價格還沒有定下來。”
報道稱,幾年前,為滿足中國海淘群體的需求,他在德國成立了一家海淘網站。海淘稅改實施這些天,他的生意也陷入停滯。陳巍表示,稅改不僅對消費者對跨境電商的一個最直接影響是“價格上漲”。例如德國最受歡迎的母嬰用品之一——奶粉和紙尿布的價格會上漲10%,甚至更多。就紙尿布而言,可能就不能通過跨境電商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
他補充說,“之前跨境電商享受一定限額的免稅額,但現在跨境電商免稅的時代結束了。”簡單地說,消費者過去通過海外電商購買奶粉,價格只要一單低于500元是可以不交稅的,而改革后是每單交易都要交稅。
未入清單商品禁止入境
根據中國頒發的《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今后,凡未在清單中的商品不得入境。例如,新政策中液態奶此次不在海淘清單中。
中國媒體報道稱,上述清單共包括1142個商品,其中包括部分食品飲料、服裝鞋帽、家用電器以及部分化妝品、紙尿褲、兒童玩具、保溫杯等。此外,寵物和紅酒可以跨境購買,此次被列入清單中。
報道稱,新政策之前,海淘的物品統一征收行郵稅;新政之后,通過跨境電商、海外直郵進入中國的海淘物品在稅收政策上發生了變化。
過去,跨境電商、海外直郵都交行郵稅,享有一定額度的免稅。根據新政策,現在,要向跨境電商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海外直郵和“人肉”代購征收改革后的行郵稅,但仍享有一定額度的免稅。
4月11日,海關總署在官網公布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明確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目和具體商品的稅率。也就是說,即日起通過郵政和國際快件渠道進入中國的商品將按以下稅率調整:
A.母嬰類,進口奶粉的稅率從此前的10%,上調至15%。
B.化妝品,唇膏、睫毛膏以及粉底等唇用、眼用以及粉狀化妝品稅率,由過去的50%上調至60%。
C.奢侈品類,例如名表、珠寶首飾、箱包的稅率上調至60%左右,也是稅改后稅率最高的一項。
個人自帶物品怎么交稅?
報道稱,海淘稅改4月8日實施以來,互聯網傳出機場海關嚴查、開箱率達70%的“消息”讓愛出國購物的消費者繃緊了神經。人們擔心,以后出國旅游還能不能想買就買。
德國斯圖加特和科隆的多位導游介紹,“規定出臺后這幾天,根據回國旅游團的游客報告,在北京和上海機場均未出現挨個檢查,或網傳抽查率70%以上的情況。上海比北京檢查要嚴一些,但之前就是這樣。”
報道稱,實際上,對于個人自帶物品入境的海關政策并未發生變化,依然是5000元以內免稅。
但新政出臺的確意味著,想“蒙混過關”的幾率小了,被抽查的幾率增加了。
稅改除了帶來了困惑和不安,也帶來了積極影響。中德跨境電商陳巍認為,“稅改后,一般貿易、跨境貿易、個人自用進口這三方都有各自的配套政策了。從立法層面上看,這也是跨境電商希望看到的。”但他也承認,關于政策的落實,及各地如何執行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