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服裝品牌經營,渠道方面存在的的五大痛點
服裝企業的渠道本身并不復雜,這是因為服裝這種產品面對普通消費者,且需要得到的支持較少,所采用的渠道模式也無外乎特許連鎖加盟、批發市場批發、總代理、自營專柜或專賣店、直銷等幾種。但就是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渠道當中,卻也存在著諸多不規范的現象,一些服裝企業因為渠道的緣故受盡折磨,甚至死去。
概而言之,渠道的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批發之痛
批發市場是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樞紐環節,以廣州白馬、東莞虎門富民、武漢漢正街、沈陽五愛、江蘇常熟招商城等為代表的服裝批發市場,在中國的服裝業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依靠其龐大的網絡覆蓋能力,直接推動了服裝企業的快速發展。
但隨著服裝消費市場的逐漸成熟,品牌服飾必將成為市場的主導,而相應的銷售渠道和方式也在發生根本的變化。批發屬于商業初級階段的一種產物,終究會遭到淘汰。因為商品在批發的過程,只帶來了銷量,依靠批發銷售的商品只能走量,而絲毫無助于建立品牌形象。
批發商竄貨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批發市場輻射面太廣,甚至于面對全國,不可避免經常會產生一些交錯竄貨的情況,引發各類市場的利益沖突。
二、從批發到品牌的轉型之痛
隨著企業品牌意識的覺醒,一些走批發路線的服裝企業為尋求長遠發展,都在試圖淡出批發市場,以謀求由批發向品牌經營轉型。
轉型就意味著要對原有渠道進行大范圍調整。調整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引導原有批發客戶、經銷商轉變觀念和經營方式來做品牌經營。另外一種就是撤換原有合作伙伴,重新組建營銷渠道。
然而,在撤換經銷商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引來眾多矛盾沖突;而讓一些經銷商轉變固有經營觀念的難度又非常的大,很多經銷商安于省心不費力的批發,即便勉強做品牌也往往找不到感覺。
很多品牌都還有這種現象,一方面經銷商已經進駐商場開設了專賣店,另一方面又能在批發市場上處處找到其產品,與批發市場仍然存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系,這嚴重影響了品牌的整體形象。
三、經銷商群體素質偏低之痛
眾所周知,服裝銷售從業門檻非常低,只要手上有一定資金,找個店面就可以開業,所以很多缺乏文化、技術背景的人創業都會首先選擇經營服裝。在此情況下,服裝經銷商隊伍良莠不齊,很多代理商、經銷商一年做到頭,都不清楚自己的庫存有多少。有的經銷商不服從管理,隨意降價銷售或者竄貨,服裝企業的品牌戰略很難通過渠道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
有的服裝品牌企業發現,花大價錢聘請當紅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做廣告后,發現對銷售拉動不大,后來去檢查代理商庫存時候,卻發現代理商的倉庫里還堆放著大量宣傳畫冊、明星海報等。原來代理商根本沒有意識到廣告的重要性,沒有配合廠家的宣傳活動,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page_break}四、終端之痛
進商場開設專柜是許多品牌服裝企業的首選渠道,商場(特別是大城市的商場)輻射面廣,購物環境優雅,容易樹立品牌的良好形象,而且商場主體消費者消費能力比較強,能接受品牌產品的較高價位。
但問題是,商場的各項管理費用和促銷活動卻讓眾多服裝企業叫苦不迭。商場的促銷活動很多,經常會開展諸如折扣和買贈等活動,直接導致服裝經營的利潤率下降。而名目繁多的公關費、進場費、店慶費等又不斷盤剝著微薄的銷售利潤。
專賣店是品牌服裝企業的主要營銷終端,但單一品牌的服裝在市場競爭中越來越缺乏優勢。商業的過度競爭令如今的服裝專賣店遍地都是,稍不滿意,顧客就會流失。
直營與加盟并存也會導致各種矛盾的產生。相比之下,自營店在經營上有優勢,比如店面裝修更精美,貨品配送更及時,而這些都是加盟店所不能比擬的。因為加盟店在與公司自營店的競爭中常常處于劣勢,心態失衡,往往容易導致其采取一些非正常競爭手段來增加銷量,久而久之,導致其對經營品牌失去信心。
五、渠道商造假之痛
這類事情通常發生在一些比較著名的品牌上,因為服裝產品很容易模仿,一些大的服裝代理商為了謀求更高的利益,就不惜自行生產假冒的名牌產品,貼上名牌商標然后高價出售。輕則傷及廠家利益,重則影響品牌聲譽。
華中第一小商品批發市場武漢漢正街就活躍著一批服裝造假大戶,同時他們也是大的批發商,本身代理著很多國內外服裝品牌,他們也有自己的工廠或OEM伙伴。因為服裝產品容易模仿且難以防偽,為了謀求暴利,他們往往會盯準一些暢銷款式,然后將自己仿造的產品改換商標和包裝,假冒品牌產品,然后通過依靠代理該品牌所建立起來的渠道網絡,將仿品魚目混珠,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正規渠道。
痛定思痛,究竟該如何止痛?如何規范服裝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強渠道的銷售力?我認為,應當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進行規范:
1 進行科學的渠道規劃設計
服裝品牌是如何定位的,就需要依據同樣的思路對渠道進行定位,確定銷售渠道將以批發為主導,還是以專賣店為主導,還是以商場專柜為主導。在渠道網點建設上不要盲目追求數量,健康的渠道比大而虛的渠道往往更有銷售力。有的企業盲目地追求終端數量,而又缺乏對終端的有效管理,不好的店會去擾亂市場秩序,這是得不償失。
2 加強渠道診斷
企業要經常為自己的營銷渠道進行把脈和診斷,以利及時發現各類問題并進行處理。很多企業缺乏對終端的有效管理措施,有條件的話可以引入外腦,請咨詢策劃公司幫助進行定期診斷和輔導。即便做不到這一點,也可以展開內部培訓學習,分析和發現和解決問題。
3 加強渠道治理和處罰力度
治理渠道必須有嚴厲的手段,對違反制度的經銷商不能有任何姑息縱容,害群之馬不清除,不但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還會影響到正常的經營秩序。
通過對產品進行條碼管理或者特殊技術處理,可以有助于防止竄貨。對產品規定全國統一零售價,約定最低折扣銷售范圍,對違反公司價格政策的經銷商堅決給予懲罰,雖然短期會造成一些陣痛,長期卻可以使渠道價格體系變得規范。
4?品牌突圍
無論對渠道如何定位和管理,如果沒有過硬的產品和響亮的品牌塑造,經銷商掙不到錢,最終也會落得一場空。說到底,服裝市場的競爭還是要靠建設品牌來取勝。
服裝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要么模仿別人,要么被人模仿,這是沒有生命力的。只有通過品牌將其區分開來,才不致于使品牌在浩瀚的市場中被湮沒,為此,企業需要有品牌突圍的勇氣和魄力,需要把渠道當做品牌一樣經營。相信如果有一天中國服裝企業能做出自己的阿瑪尼,能做成中國的杰尼亞,那時就再也不用為自己的渠道而擔憂作痛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