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Armour加快了智能化的步伐
UA成立于1996年,總部位于美國的巴爾的摩,創辦者Kevin Plank是前馬里蘭橄欖球明星。旗下簽約的體育明星包括籃球運動員斯蒂芬庫里、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高爾夫運動員施皮斯、網球名將安迪穆雷等。
2005年11月18日,UA在美國上市。此后一路發展,2011年之后,UA開始進入英國、中國、日本等海外市場。2011年4月,UA在上海港匯廣場開出了中國首家專賣店。UA連續18個月營收增長超過20%,2014年UA在美國運動服市場上超過了一直占據第二名的Adidas,成為又一個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品牌。
UA的智能化發展
從2011年開始,UA每年都會邀請全球各地的初創公司、個人發明者和團隊,來到巴爾的摩全球總部,參加“UA未來創新大賽”。在兩天的創新大賽上,選手們展示自己的產品,獲勝者可獲得50000美元,以及UA的投資機會。相比較于Nike+的不溫不火,盡管起步較晚,UA的智能化進程速度極快。
一 收購公司
早在2013年,UA就重金收購了MapMyFitness,這個公司旗下包括MapMyFitness、MapMyRun、MapMyRide、MapMyHike和MapMyWalk等手機應用程序,用戶可以使用這些軟件來進行心率分析、個人化訓練計劃、聲音教練等服務。
2015年,UA又收購了總部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運動健康軟件Endomondo和健康減肥軟件MyFitnessPal。為自己在海外積累了更多的用戶,并且從運動健康的不同領域打造一個閉環。
二 打造社區
2015年,UA與智能電子品牌HTC展開合作,共同研發了UARecord——一個運動科技社交軟件。用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記錄和分析運動數據,并允許用戶可以將這些內容分享出來,從而形成一個健身類社交圈子。不同于Nike+,除了運動數據的記錄分析之外,這個平臺更注重用戶的社交需求。
UA收購的三款應用總共花費7.1億美元,但是也為它帶來超過1.3億的用戶,遠遠高于Nike+激活的用戶數量。這些用戶不僅成為了UA的潛在消費者,也成為了UA想要打造的健康生態社區當中的一員,共同推動了海外用戶的開發和積累。在UA收購了這幾家公司后,這些軟件下載率在短時間呈現很高的增長,平均每八天就能吸引一百萬名新用戶。
三 開發智能硬件
2013年,UA首次試水運動智能硬件。對標Nike此前推出過的FuelBand,他們開發了一個名為Armour39的運動表現監控系統。用戶通過穿上一個胸帶來記錄自己的運動數據,如速度、強度、心率、消耗的熱量等。
2016年,UA與耳機品牌JBL合作推出了一款運動無線耳機——JBLUNDERARMOUR。
2016年的CES展會上,UA與HTC聯合發布了互聯網健身系統——UAHealthBox,用于監測、管理一系列影響人們健康的因素。同時還有三款可穿戴設備面市,分別是智能手環UABand、心率帶UAHeartRate和智能體重秤UAScale。
從軟件到硬件,UA逐漸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體系,同時UA還有進一步開發女性市場提供更多平臺。
智能化對于UA的意義
運動裝備智能化已經慢慢地從相對簡單的運動數據采集,進化到功能更強大、信息更準確的專業數據分析。產品的用戶,也從一般的運動鍛煉人群向上滲透至更加專業的運動個人、團隊。運動智能業務逐漸成為各大公司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之一。
從UA最新的發布的財報來看,UA在2016年第二季度盈利從去年同期的1376萬美元銳減至634萬美元,暴跌57%。但是其互聯健身業務ConnectedFitness收入增速高達73.3%,收入為2349萬美元,ConnectedFitness互聯健身業務的營業虧損大幅縮減。
智能化布局為UA的未來提供了新的增長點。隨著在運動與健康領域上軟硬件的結合,UA的運動健康社區已初見雛形。從入門級用戶到重度使用者,從運動、健身再到健康管理,UA都做了比較完整的布局。
通過社區龐大用戶群帶來的大數據,一方面可以為UA從產品研發到推廣再到銷售的整個鏈條,提供驅動力與方向。另一方面,雖然目前UA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但想要撼動Nike在運動市場的地位,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