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有一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園內的走廊里貼滿了流光溢彩的藝術設計作品和圖片,墻上掛滿各種工作室和公司的招牌,在這里遇到的每個大學生都會微笑著遞上自己的名片,名字后面印著各種職位:設計師、首席設計師、總經理、工作室組長……
這個創業園現在入駐有網絡科技、紡織、藝術、動漫、文化創意等16個大學生工作室,并有專門的就業指導老師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其中9個已注冊公司,年收入百萬元以上。
3月14日,記者走進美人陶工作室,在這個面積僅10平方米的屋子里,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陶瓷:憨態可掬的招財貓、精致玲瓏的手工飾品和裝飾擺件等。工作室組長、大四學生戴諾琦正拖著一個碩大的行李箱準備去景德鎮取經。“那里有上萬種釉料可選擇,一流的燒制水平和工藝,我們要在那里進行我們新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他對記者說。
2011年暑假,到景德鎮旅游的小戴被那里的陶瓷深深吸引?;氐綄W校后,小戴向學校提交了一份詳細的申請書和創業規劃,在指導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跟另一位同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個月,他們設計制作的陶瓷銷售額就達到1萬元,小戴現在正跟同學商量如何從“小打小鬧”的零售做成“有板有眼”的企業。
在浙江理工大學的服裝學院和藝術設計學院,戴諾琦的創業故事并不是個案。
2010年,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創業富豪榜”上,浙江理工大學4位大學生入圍百強名單;
最近5年來,該校200多人次在全國及國際紡織服裝設計大賽中獲大獎;
杭州服裝企業中60%以上的首席設計師或設計總監是該校學生;
“杭派女裝”的200多個品牌中,近50%是該校畢業生自主創立的;
近年來,該校紡織服裝類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高居95%以上。
據學校招生就業處老師介紹,2011年,學校本科畢業生的自主創業率在5.6%左右,遠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4%。學?,F有的大學生企業遵循的路徑一般都是“學生社團―工作室―企業”。在這種發展路徑下,對于大學生創業而言,最艱難的因素在于資金、經驗和市場。
據該校服裝學院書記郭建南分析,學校免費提供場地解決了大部分創業學生的資金困難,就業指導老師事無巨細為學生提供創業各階段的幫助,而長三角地區發達的紡織產業和私營經濟為學校培養的地方性人才提供了前景無限的空間。
在學校500平方米的T臺表演廳里,每年的畢業展示秀都成為了全城服裝界的盛會,畢業服裝展、畢業造型展、紡織面料畢業成果展等成為學生展示自我、從T臺走向社會的通道。其中一半以上的嘉賓是來自紡織企業的專家和相關企業的老總,許多企業當場選定畢業生及其創意作品。
浙江理工大學校長裘松良總結該校自主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時認為,“浙江是紡織大省,也是經濟大省,既有廣闊的創業空間,也面臨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努力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一直是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與地方經濟需求也具有很高吻合度和統一性。”
臨走前,戴諾琦興奮地告訴記者,等他從景德鎮取經回來,校內的這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馬上要搬到生活區的新家,在那里將有學校免費提供的26個工作室,每個工作室40平方米,“在那里我們會有自己的研發室和產品展示廳,并慢慢成長為一個規范的、有生命力的企業。”他說。
按照學校大學生創業園政策規定,“戴諾琦”們可以在畢業后的兩年內繼續留駐創業園,使這個創業園不僅成為大學生從學校進入社會的過渡空間,也成為騰飛未來企業家的孵化器。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