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國內運動品牌的發展
2012年,李寧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面對投資人團隊的進入、原行政總裁的退出以及品牌國際化的失敗嘗試,李寧開始推進實施一系列的精簡和收縮策略,明確說明未來將更加關注中國的市場,關閉了在歐洲的合作平臺。
由此可見,對中國運動品牌來說,國際化的道路依然漫長。
艱難突圍路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本土運動品牌的渠道擴張過快,加盟商大舉消化存貨而非擴張訂單以及與外資體育用品商競爭加劇,這成為造成本土運動品牌業績增速普遍放緩的主要因素。而國內運動品牌相互競爭,本土文化意識薄弱,也是造成庫存積壓、單點利潤等問題主要因素。
本土品牌能否在短期內走出困境?
361°的朱晨曄表示,本土運動品牌要回到2008年之后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已不現實。而從已經開始的2013年的訂貨情況來看,明年仍然是本土體育品牌比較困難的一年。她相信,中國的體育用品行業在2014年之后會回到較快增長的軌道上來。
“國內體育品牌寄希望于奧運會打破阿迪與耐克的圍攻,走向國際市場似乎并不太現實。”某證券分析師認為,即便本土體育品牌要走出困境,也有一個先后順序。“比如李寧和中國動向在明年中后季度的情況會變好,但是其他品牌的困境可能才剛剛開始,這些品牌需要整合和調整的方面會更多,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而這里面,安踏和匹克的前景會好一些。”
本土運動品牌出路到底在哪里?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際與國內市場疲軟的大背景下,目前本土運動品牌應該進行資源優化重組,合并一批企業實力、品牌影響力不強,市場份額較少的企業,整合資源,以實力占據市場。
“合并重組是很好的,只是對于國人來說,實現起來不太容易。”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 “從政策角度來說,政府從嚴監管一方面遏制了一些不道德企業的投機行為,但也阻止了本土品牌企業實現市場自主調節機制的發揮,要想企業發展壯大,政府應該給本土品牌企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寬松的融資、集資的市場環境,才有利于企業成長。”
“而從行業的角度,本土品牌要想突圍,要重視本土品牌自身的建設。”胡星斗舉例說,聯想作為民營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可謂是叱咤風云,這得益于他們重視品牌自身建設、技術的研發和頂尖的團隊以及對市場準確的把握。而本土體育品牌企業做大做強,必須站在國際化競爭的高度,看待和謀劃企業的發展,雖然自身起步在低端,但定位必須在高端。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占據市場份額。
也有專家指出,在經歷了10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運動品牌已進入到成熟發展階段,當渠道已經達到很大的基數后,就只能通過品牌突圍,通過品牌拉力來提升毛利率,即內生性增長,這或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進軍電子商務則是傳統運動品牌未來實現品牌突圍的利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