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來臨如何激發員工最強動力
沒有激勵的團隊,必將導致平庸的業績和浮躁的人心。五一將近,旺季來襲,怎樣把握激勵來推動員工攀登更高的銷售目標呢?
一、說要的不如想要的
如果讓我們選擇是要2000元現金,還是要一張去某高級酒店享受一晚的機會?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前者。
試想,2000元現金很快就用掉了,接受禮物的人也很快會忘記你和你的心意,而去某高級酒店去享受一晚,卻是很多人難忘的經歷(不一定是沒有錢,但平時未必會去)。每當想起,就會飲水思源,想到給予他這種特別體驗的人或公司。
啟示:人們想買卻舍不得、或想買卻不好意思買的東西,是最好的禮物和獎勵。
二、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舉例:500元的大衣與400元的圍巾
上司認為:500元大衣更貴、價值更高。
員工認為:400元的圍巾同類別的商品(即圍巾)價值更高。而500元的大衣,在大衣這個類別中的價值,顯然沒有400元的圍巾在其類別中的價值高。
啟示: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在不太昂貴的商品中選擇最好的。
三、有用的不如無用的
所以我們才說:最好的禮物是吃不掉、送不掉、用不掉也扔不掉的東西。這樣才有長期保留的必要,也可使收到禮物的人,常常感受到你的心意,總有好心情。
因為,從接受禮物的角度講,有用的未必能讓他們高興;而對我們送禮人來說,送禮的目的不是實用,而是讓人記得你、感激你。
同理,很多專賣店店鋪的員工激勵完全靠獎金,開始有點效果,后來就變成了抱怨的導火索。若我們能夠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心理需求,從既能體現出企業的文化,有能讓禮物對員工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這個角度去思考,相信激勵也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效能。
啟示:物以稀為貴,但這個稀不是指價值高,而是指接受禮物的人心中的感受是否特別。
四、有選擇不如無選擇
這方面我深有體會,有時,我們的事事“民主”,反倒弄巧成拙。
讓店鋪員工參與了很細致的禮物選擇工作,他們已經花費了時間和精力,若不能如愿,不但沒有激勵作用,還讓大家有失去另一種選擇的負面影響(根據損失規避效應:人們對“失”的感覺“得”要敏感得多),而當他回憶此事時,失去的感覺會比得到更強烈,對上司的感激可能會被不滿替代,這可是個更糟糕的結果。
啟示:送禮或獎勵時,最好不要讓接受禮物或獎勵的人自己來選擇。
五、小獎不如沒獎
幼兒園為了減少家長接孩子遲到的問題,特意貼了公告,宣布了懲罰措施。結果更糟糕:遲到的家長越來越多,因為大家覺得花4元錢可以照顧1個小時,太合算了。
這個例子,是因為15分鐘一元的懲罰,對于家長的懲罰實在是太小了。
為什么很多服裝專賣店店鋪,一直有很多的違規違紀行為屢禁不止,很多時候就是懲罰太小。如果犯錯的成本太低,就會促使更多的人去犯錯。
啟示:獎懲都要有度,力度太小,不如沒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