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策略:消費者定位法
很多時候,導購培訓者都會告訴導購員:不放過每一位從展臺前走過的顧客。這一點提法并沒有錯。什么叫顧客,這里有一個概念的誤差。另外,不放過每一位顧客的提法過于理想,究竟有多少導購員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又有誰測算過每一位導購員的終端成交率是多少?這種思想有沒有意義
解決這類問題,是消費者定位法的最大優勢。所有逛商場的人都可以稱之為顧客,但這并不代表就是你的顧客。所以,你必須尋找適合自身的消費者。因此,第一步,要明確自身的定位,你到底針對哪一類人群更具親和力,使其成為你的顧客。
第二步,就是要能夠對眾多消費者群體進行分析。按照貧富程度區分:剛過溫飽線、廣大工薪階層、具有一定品位的中產階級、少數富人群;按照自然人屬性區分:婦女、男士;按照社會人屬性區分:市井女性、事業型女性、年輕小伙子、成功男士、老年人等。
第三步,要迅速對號入座。在明確區分不同消費者所屬類型后,導購員就應該立即尋找到適應自身的消費群,然后再針對性地調整相關促銷語言和介紹方式。針對市井婦女,側重點于她們關心價格、注意細節;針對中產階級,他們并不是簡單的關心價格,而是注意生活品位,強調產品所帶來的享受;針對部分富裕階層,他們注重是身份和地位;而針對年輕小伙子,他們有夢想,能夠接受新鮮事物等。
因此,導購員在介紹產品的過程中,不建議你們一定要抓住所有的顧客。這樣容易造成“吃著碗里、想著鍋里,卻空著手里”的結局,而是要牢牢把握屬于自己的每一位顧客。
接著,就談到了第二個問題,如果提高導購員的成交率。高成交率能夠提高導購員的積極性。但許多導購員卻為抓住每一位消費者而累,陷入“又苦又累”邊緣化境地:開始會努力抓住每一位消費者,后來遭遇到挫折后就造成導購員恐懼心理,一旦遇到讓導購員嘗試失敗感的同類人群后,就形成導購員想去抓住又怕遭受失敗結局的尷尬心理。
因此,導購員一定要注重導購過程中的質量,提升導購結果的含金量。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雖然每一個廠家都給導購員嚴格的規定,但每一位導購員都能夠對競爭品牌手中獲取相關的資料。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私底下導購員之間的溝通還是很頻繁的,導購員之間也是樂于相互交流與幫助。
一、死盯:強調導購員的耐心和恒心。任憑消費者一開始如何不認同,都要將消費者能夠牢牢的盯著,將其留在你的柜臺前。一旦消費者離開,也要遠遠的跟在他的背后,觀察他的動向,直到他沒有任何收獲后離開賣場。
二、軟磨:需要導購員能夠培養平衡性心理。無論消費者通過何種方式提出對產品的不認可之處,都要能夠及時化解,采取“兵來降擋、水來土掩”的方式,最終能磨練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一定讓他買”的境界。
三、硬泡:適當強調導購員的霸氣。在一些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截留消費者,通過手拉、身體擋,或者直接用語言提出讓消費者再想想,再看看。
上述方法并不是最終手段,導購員完全可以延伸開,在實際工作中及時調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