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資產管理”:銀行那些舊愛新歡
坐擁巨額存款資源、海量客戶資源的資產管理領域的眾多金融子行業都納入自己的可控范圍內。
基金、信托、PE……一個都不能少。中國銀行業在資產管理領域的“金融帝國”已現雛形。
銀行系基金:趨于平淡
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出現,是2005年業內的一個大事件。
2005年4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和中國證監會確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為首批直接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試點銀行。工銀瑞信、建信基金、交銀施羅德迅速成立。
此舉被業界視為銀行邁向綜合經營的標志性事件。“這是順應綜合經營趨勢、銀行自身完善資產管理業務的需要。”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此前基金業豐厚的利潤也是促使銀行加快發展這一業務的重要原因。
由于擁有雄厚的股東以及渠道商無與倫比的優勢,銀行系基金的出生也讓其他基金公司備受壓力。在首批募集中,工銀瑞信基金募集43億元,交銀施羅德基金募集48億元,建信基金募集規模達到62億元。
上述優勢在市場慘淡的2008年得以爆發。在該年的大熊市中,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建信基金的整體規模大幅上漲,其中工銀瑞信規模升至第六,躋身于基金業第二集團軍。
“渠道和客戶是銀行系基金的最大優勢。”多位基金業人士坦言,這也是非銀行系基金最為忌憚的,在銷售不利的熊市中,非銀行系基金很難與銀行系基金在銷售中正面“火拼”。
不過,歷經5年多的發展,銀行系基金并未如業界此前所預期的,將“行業洗牌”,反而慢慢趨于平淡。
目前,浦銀安盛基金和民生加銀基金在行業中位置幾近墊底,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建信基金頹勢漸顯,其余的公司則徘徊于中游水平。
以幾家國有大行的銀行系基金為例,其國有銀行的管理體制、市場化程度欠佳的弊病屢次被業界詬病,而基金贖回率高、投資業績波動大等情況也屢見不鮮。更有觀點認為,銀行業穩健、傳統的經營理念與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出現了不適應。
“對銀行而言,綜合經營的益處不言自明,能夠增加利潤增長點,但是怎么做好,還是有待時間檢驗。”一位銀行人士認為。
而在基金行業人士看來,銀行系基金也不再是引爆行業地震的“炮彈”,市場終究是最好的“試金石”。{page_break}
銀行系信托:默默無聞
同樣,銀行試水信托業也曾被業內寄予厚望。
2007年6月,經銀監會批準,交通銀行宣布對湖北省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實施重組,成立交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下稱“交銀信托”)。
此舉是1993年金融實施分業經營以來國有銀行首次收購信托公司,因此不僅被視為我國“銀信合作”的綜合經營試點,也被認為是我國信托行業重整轉型的重要信號。
不過,三年半時間過去了,銀行入股信托公司的傳聞雖紛繁復雜,但多數“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其中,2009年3月,建設銀行公告稱,該行投資入股合肥興泰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已獲得中國銀監會批準。該行宣布出資34億元持有興泰信托67%的股權,并將其更名為建信信托。
隨后,招商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四家銀行分別與西藏信托、云南信托、聯華信托、陜國投洽談收購事項。不過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媒體消息稱,招行入股的西藏信托,收購兩年多后,改制仍未完成;民生銀行收購陜國投也早已宣告夭折。
“信托公司制度上非常靈活——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投資領域的金融機構,信托公司的觸角幾乎可以伸向經濟的每一個角落。”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陳朋真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其吸引銀行的最大魅力所在。“事實上,銀行收購信托公司的主要目的并非是擴大規模,而是取得信托牌照這一無形資產。拿到信托牌照,銀行的投資領域和業務范圍就擴大了許多。”陳朋真認為,尤其是銀行在開展私人銀行業務時,可以進行多個領域、多種方式的組合投資,進而最大可能地降低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這也為銀行擴大高凈值客戶群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機會。
不過,由于信托業“歷史名聲”并不好,且與地方政府等關系盤根錯節,銀行議價、收購多有坎坷,“一定程度上影響上銀行系信托的誕生和發展。”一位信托業人士稱。{page_break}
銀行系PE:風生水起
相比起銀行系基金、銀行系信托的“雷聲大”,銀行系PE的產生頗為低調,卻借助于近年來私募股權基金業的快速發展,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內地銀行并不具備直接投資資格,因此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均采取繞道境外的運作模式,即通過設立在香港地區的投行業務子公司返程進入內地,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和私募股權基金,從而發揮銀行的資金優勢和渠道優勢,扮演著管理銀行大客戶資金的角色。
“PE是投資銀行業中的頂端業務,銀行在該領域的野心無可厚非。”PE行業人士認為。目前,銀行系PE正成為備受業內矚目的力量。中銀國際、工銀國際、建銀國際、農銀國際、國開金融等銀行系PE在多領域相繼出手,PE募集資金總額超千億元。
對于銀行而言,PE與貸款部門之間的交叉銷售是業務整合的必然。銀行將貸款客戶的股本融資需求介紹給旗下PE,使得銀行系PE具有優質的項目資源。同時,PE客戶也會被要求成為母行的客戶,開拓了銀行的客戶資源。
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交叉銷售可能帶來交叉感染。業內人士擔心,這種綜合經營可能會帶來交叉風險,也會給監管帶來新挑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