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妨做個“受氣包”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蜜的。
誰看誰的臉色?
常有年輕氣盛的朋友,在單位受了一點點委屈,就想不開、鬧情緒,最終發展到辭職不干。對于這類朋友,我欽佩他們的傲氣,卻很不認同他們的做法。
正確的做法該怎樣?對于這個問題,最經典的回答來自于一位廣告界青年才俊,他說:“頭三年學藝未精,只能看老板臉色,這并不丟臉;有本事的人,三年后成為不可或缺的骨干,讓老板看你的臉色。”
這位老弟對此有親身體會:他剛進入本地最大的廣告公司時,發現大學里學到的東西,在實際應用中并不夠用也不管用,致使辦事成功率很低、出錯率很高,他為此受到的責罰也很多。那時候不論寒暑,他都自覺地把領帶吊在頸子上,“好讓焦躁的老板方便地拽緊它大聲訓斥”。但是慢慢地,再遭老板訓斥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兩三年過后,老板見到他時,變得跟換了個人似的,非但不說一句重話,有幾次該老弟耍耍大牌,老板居然也不惱,還陪著小心。
老板不能不賠小心,因為這位老弟現在已經是個“有本事的人”,舉凡展覽、策劃、文案、平面設計等都很有一套,并獲獎無數,是那家廣告公司的臺柱和招牌,當然他也賺到了無數鈔票。他的確可以揚眉吐氣,因為他有反過來讓老板看他臉色的資本。至此,你是否也已認為:這位老弟有今日之成績,源于他沉得住氣、懂得臥薪嘗膽?
曾經總結過一個小小的規律,有兩個階段是公司員工離職的“高發期”:一是新員工加入3-6個月的時候,他們尚處于適應和觀望狀態,其時若發現自身性格、能力與單位的要求存在差距,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一點小挫折、受到一點小責罰,就很可能導致負氣跳槽;另一道檻,是當員工在一家企業服務2年左右后,對本職工作已相當熟悉、急欲尋求突破和提升,但現實情況卻并不總盡遂人意,他們極端的反應可能會是——痛恨上司沒眼光、又自忖遇人不淑,這口氣咽不下去,遂以辭職來抗爭。
辭職真的有效嗎?一位公認的事業成功人士這樣說:“我辦公室抽屜里現在還鎖著五六份辭職信呢——都是過去寫了沒交的。”他偷偷告訴我,好幾次,他與老板為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都以為非走不可了,但轉念一想:選擇現在離開,并非最好的時機,因為只能證明自己的失敗;還不如暫且壓壓火氣,拼命拉一些客戶,成為獨當一面的人物。他計劃好了,要等到時機成熟再辭職,好讓公司一下子遭受重大損失、陷于被動,也讓老板為失去一位精英而追悔莫及、大受刺激。
那五六份辭職信,最終還是都沒交成。因為1年多后,憑著自己的努力,他發展了不少忠實的客戶,也因此獲得了老板真正的信任和授權。該朋友如今官至營銷老總,待遇優厚得驚人,我想即使用大棒,也休想把他從那家公司攆走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