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奧斯卡專用紅毯產地,地毯之王的經營史
今年9月,位于長江出海口的江蘇南通市收到一份來自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小城奧馬哈市的神秘禮物,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子公司蕭氏工業集團—全美最大的地毯公司駕到了。
這家企業兩項令人矚目之處:一是地毯制造業垂直整合的零杠桿經營模式,二是奧斯卡晚會的紅地毯均由其編織。一種被稱為南希里根式的紅色—一絲藍色的奇妙紅色,這是奧斯卡晚會的紅毯。地毯被織出來時是純自然的白色,蕭氏工業的工人們花費五天時間染色,令其染色符合奧斯卡紅地毯要求。然后每年奧斯卡前夕,數噸重的蕭氏地毯被卡車準時運達好萊塢大道的杜比劇院,等待好萊塢明星們的檢閱,走秀之后,紅地毯又被卡車準時回收。鮮為人知的是奧斯卡紅毯產自被譽為世界地毯之都的道爾頓。
簇絨機日夜不休地工作織出年產上億平方米地毯。不遠處,田納西州的CMC簇絨機制造廠和TUSCO背膠線生產工廠生產著地毯的上游生產設備和原物料,構成世界上最發達的一座地毯小鎮。
蕭氏工業是道爾頓繁榮的縮影,從名為星球染業的染印廠起家,由克拉倫斯·蕭(Clarence Shaw)建立,其繼承人羅伯特·蕭(Robert Shaw)和J.C.蕭(J.C. Shaw)兩兄弟不斷拓展其業務,如今在全球范圍內年銷售額超過45億美元已是全球最大地毯生產商。
這是傳統的美式工業模式,垂直整合尼龍生產、聚合物生產包括聚酯材料制造、地毯生產設備制作、覆蓋全美的運輸車隊等,都將其變成全美最大地毯纖維生產商和地毯回收商,大大降低其制造成本。極致的地毯垂直整合體系令這家地毯商實現“零財務杠桿”經營。“1975年我加入公司時候,蕭氏是貼牌生產的OEM代工業務,年營收只有7500萬美元,如今我們早已從代工變成全產業鏈生產。”蕭氏工業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萬斯·貝爾(Vance Bell)告訴記者。
這一時期至蕭氏收購美國第四大地毯制造商西點—佩珀瑞爾公司,成為全球最大地毯制造商,當時整個道爾頓都被震動了,超級蕭氏地毯帝國在美國西部的山溝里崛起。然而到2001年,道爾頓又發生了一件令人詫異的事件,已是全球最大地毯制造商的蕭氏,又被另一位美國西部富豪伯克希爾·哈撒韋掌門人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收購了。
當時,伯克希爾以每股19美元價格買下蕭氏80%股票,這一開價把蕭氏股價抬升了55%。此后,下市私有化時巴菲特要求羅伯特·蕭和當時的公司總裁朱瑞安·索爾(Julian Saul)兩人至少對蕭氏持股5%。他同時要求保留當前的管理層繼續運營公司。這都是標準的伯克希爾辦事慣例。
“當時沃倫·巴菲特有一條忠告:高筑墻,廣積糧,創優勢。這正是我們所要做的。我們不擔心過去或未來,只擔心能否為業務發展創造競爭優勢。”萬斯·貝爾告訴記者。巴菲特說,“這是一項基礎行業,因為人們將會一直使用地毯,這是一個相當容易上手的行業”。
當然,即便地毯行業容易上手,但卻由于垂直化的生產鏈大大提高了其行業門檻。比如其競爭對手既要掌握生產背膠原料聚合物技術,又要掌握地毯生產環節最關鍵的簇絨技術—不同于交叉編織法,簇絨是在織物底布上用排針機在一個方向上編織,運用位置高低的不同來編織圖案。
簇絨工藝的誕生地正是佐治亞州道爾頓縣,同時這項技術也能運用于人工草坪的生產上。原本傳統的美式企業,在股神指揮下再一次強化了其從“原料到原料”的垂直整合力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