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明:會自殺的機器人
機器人小R用“生命”的代價,同樣也可能創造一個歷史,成為首例“自殺”的機器人。未來是否會是機器人的世界?機器人是否擁有人的情感?我們是否會被機器人奴役?
記者探訪中國機器人的“心臟”,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機器人與智能系統實驗室,了解現代機器人的“世界”。
“機器人也有尊嚴!”幾乎全球的網友都在為“自殺”的機器人小R鳴不平。
“自殺”的機器人小R
這位想不開的機器人名叫Roomba 760,在奧地利的一戶人家做清潔工作。
它有著由34厘米直徑和9厘米身高打造的圓盤型身材,全身閃耀著時尚的金屬光澤,擁有新的電池管理系統和柔軟鬃刷,如果機器人有社交的話,它或許會因為英俊而備受歡迎。
但就在上周,小R趁著主人一家出門,將放在電爐上的鍋子推開,自己臥了上去。等消防員趕到時,自殺的機器人已經只剩一絲灰燼。
房主格諾特·哈克爾清楚地記得,曾在出門前關閉了小R的電源,沒人知道它是怎么激活自己并爬上電爐子的。哈克爾計劃起訴機器人的制造商irobot公司。
但是,據推測,這個機器人因為實在受夠了無聊的家務瑣事,才毅然選擇自焚。
作為史上第一位“自殺”的機器人,小R的“死”給人們帶來了警示:我們是不是該做好尊重機器人的心理準備了?
機器人沒那么高智商?
對于小R的“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智能仿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燦,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悲傷”,他堅定地告訴記者,“不可能!機器人現在還沒那么高的‘智商’。”
此時,王燦正坐在被機器人環繞的辦公室,努力打開電腦中的視頻,但是由于鼠標不大好用,始終都沒有點到電腦屏幕上的文件夾。
說實話,王燦幾乎完全“毀掉”了機器人專家“神”一般存在的形象,不但沒有聲控讓機器人直接播放視頻,而且還沒有一個好用點兒的鼠標。就連辦公室內擺著的眾多機器人,也沒有一個“活”的。
他指了指懸在半空中一個看不出是什么東西的機器說,那個是外力協助的機器人,“嘿!看不出來吧?因為還在維修呢!”王燦說。
如何區分這些機器究竟是普通的機器,還是機器人?王燦給出了最為“傳統”的答案,即機器具備“感知”、“認知”、“行動”的能力,便可以稱之為“機器人”。
簡單來說,機器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諸多傳感器,如視覺、力量等,進行感知;機器人如何理解外界環境與將要做的事情的關系,則被稱為認知的過程;最后再付諸實際操作,則是行動的過程。
機器人有“世界觀”?
從這種對機器人的認識來講,是一個從外影響內,再由內反饋外的過程,和人類是相像的,也因此被稱為“機器人”。
如此的話,機器人是否也能夠和人一樣,擁有自己的“世界觀”呢?{page_break}
王燦介紹說,一般來講,最普通的一種機器人,就是一直在模仿人類的思維模式,如地面上有坑坑洼洼的石頭,自己難以穿過的時候,就會選擇旁邊較為平坦的道路繞行。但是機器人是不知道繞行的,你告訴它從A點到B點,它只會執行,并不會“思考”,而人類可以通過進行模板的設定和機器人自己的“認知”,做出和人類基本一致的行為——繞行。
這樣的機器人的“世界觀”幾乎和人類一致,或者是被人類賦予了人類的“世界觀”。
另外一種機器人,則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模板與人類進行“合作”,這種機器人則成為人類加長的“手臂”或“腿腳”,而他們的“世界觀”則很可能就是針對人類服務的方面,進行配合與合作。
最為高級的一種機器人,則是可以不斷“學習”的機器人,它可以通過人類的模板和自己的“學習”,不斷完善和豐富自己,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盡管不大可能完全切斷與人類之間的聯系,但是也完全可以視為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存在。
為何機器人還是給人以“傻傻”的感覺?他告訴記者,是因為現在機器人的“大腦”(類似于“內存”)太小,能夠裝下的指令和“學習”的空間太有限,無法完成復雜、精密的自我“學習”工作。
未來一定會“愛”?
獲得了2002年奧斯卡獎的電影《AI》(《人工智能》),講述了一個叫大衛(David)的人形機器人,是第一個被輸入情感程序的機器人。
在未來,當機器人擁有了足夠大的“大腦”,能夠自我“學習”,自我“思考”,是否就會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情感,會“愛”么?王燦給出的答案非常肯定,“一定會!”
機器人最初只能配合人類做簡單而重復的工作,之后機器人會和人類擁有同樣的權利,但更加出色,最終,機器人可能會支配人類工作,人類最終成為奴役的對象。“當然,最后一種情況,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王燦說。
記者再次注意到機器人辦公室內始終關閉的機器人,或許也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它們才沒有被開啟,避免成為可能控制人類的“奴隸主”。
“蘇醒”的中國機器人
機器人生產基地多落戶中國
按照機器人“工作”的種類劃分,可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特殊機器人。
據了解,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正在迎來爆發式增長。2010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激增,較2009年增長了1.71倍,當年工業機器人保有量達到52290臺;2011年銷售量約22600臺,同比增長51%。增速繼續保持世界之最。
從實驗室走向生活
到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機量也將迎來一個峰值,有望成為世界上年度安裝機量最大的國家。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國家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題執行秘書劉進長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中國的機器人市場正在逐步“蘇醒”,特別是工業機器人方面的需求量也將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這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國家的機器人生產基地都落戶在了中國,希望能夠從這個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于此同時,服務機器人也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開始占有一席之地。
中科院深圳先進研究院的人機控制實驗室,與騰訊合作研制的“qrobot”已經成長到第三代,研發團隊中的一員何明告訴記者,他們更加習慣稱“qrobot”為“小Q”。
“小Q”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騰訊的云端,然后獲得有關天氣、音樂等信息,而且還可以與“主人”聊天解悶。
何明介紹說,“小Q”可以算是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人們生活一個很好的例子,只要有一個合適的契機,機器人始終能夠發揮它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