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投資界最常見的10種投融資騙局
項目考察、評估
項目考查、評估是考驗項目方耐心的試水,一般融資從接洽到資金投放周期比較長,前期如果“深度”配合,是后期尤其是中介公司能否拿到傭金,掌控資金和項目雙方局勢的前提,一些騙子公司為生存也會通過這個途徑騙些小錢的,往往這個時候他們什么合同都敢簽。如果你的項目是資源型且基礎很好,記著資金方往往在第一印象就已經決定60%以上,細節往往是雙方利益的博弈,長時間沒消息很可能是中間周轉過長(中間人一旦多肯定不會成功)或早已被資方淘汰,不要多費力氣等,要找下一家。評估費、茶水費出手的時候要考慮最惡劣的情況發生,先多方搜集一下是否有成功的案例,以及良好的聲譽。對于某些指定機構評估,或要求先滿足一些所謂“經費”的問題而轉移“注意力”,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中介公司要求的,這個時候要注意了。
租賃SBLC
我無法思考明確這個怪圈——租賃信用證,企業缺少資金的話,外資在“不想動款”的情況下,用銀行票據給你做投資抵押,而他獨自承擔風險,你只需要每年付使用成本10%,這很可能只是洗錢。順便插一句,如果是買斷的話,那就是他向你融資了,因為你給他的是現錢,他用證抵押,而你要用銀行抵押貸款的方式買斷他,你貸的款支出項目用途超過20%就是洗錢。貿易的信用證是可以的,跟著合同走,必須有真實的交易背景且有可以控制的風險,老外不會隨便開這個出來,他不是傻瓜。如果要接證銀行擔保的話,那么這和你在接證銀行借款有什么區別?用你的項目抵押給開證方,想一想對方能劃算么?
各種各樣的機構
銀行中國代表處(UN、US、BVI、HK等)、國際有限公司(私募)、基金會、協會、融資網站、投資咨詢顧問擔保有限公司,等等,這些機構只要不是真正自有資金,往往都是虛假的(錢從海外進來的時候,按國家政策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兒,誰都會說錢在國外),惡跡斑斑。銀行代表處,基本是不做業務(除少數批準外,國家也不讓做),唯一就是提供上市服務。很多名字起得很響亮的“中國”、“國際”、“華人”之類在海外注冊的公司,經查是沒有金融許可證的機構,和所謂的投資咨詢、顧問公司沒什么不同,往往都是花幾千元注冊的空殼公司,依靠一些社會關系來套項目、圈錢。一些所謂擔保公司,它們在銀行根本沒有擔保額度。所謂國外的基金會,其實他們的實力和耐心根本沒可能去投資一個具體的實業項目,尤其是不了解的,它們的資金是直接去金融圈里(外匯、股票、證券、上市公司的債券等)去滾動,一旦失敗就直接解體了。要記著,在中國投資是有潛在壁壘的。中國國內的一些協會,那些以非正規手段掛靠的機構,其實和牙防組并沒有什么不同,這么做只是為了有個號召力圈有錢人的錢罷了,對一般的項目并沒有興趣,唯一感興趣要做的就是造勢。融資網站是最能忽悠人的了,他們以為自己擁有的信息就能左右投資人,其實有錢的人都不是傻瓜,而瀏覽或者發布投融資信息的往往都是一些中間人或者非常小額的個人(要這些人出錢投資更困難)。
無抵押貸款、過橋資金、短期借貸
關于無抵押貸款,請參看銀行貸款章節,一般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餡餅”。過橋資金,幾乎所有的企業都缺乏流動資金(難怪李嘉成也特別重視),很多所謂的資金方(代表)利用項目方急于需要資金的心理,先把活兒接下來,然后滿大街跑著去找錢,充分調動老舊裙帶關系,信息很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漫天飛,最終卻耽擱你的時間,你發出去10條線,最后的答復可能都是一樣,因為資金是空的——短期的錢更不好借,尤其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根本很難成。
直存款,就是搶銀行。這一點只要是銀行的人都知道,可為什么還這么熱?因為表面上看,資金是沒有風險的,資方很樂意睜一眼閉一眼,當然僅是表面:任何銀行都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則,根據法律,銀行有義務支付存款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所以,你去存款沒錯,錯在銀行和用款企業合謀將資方的錢調動到企業賬戶,雖然銀行的電腦不會出錯,但人是靈活的,這么做和從銀行搶錢沒什么區別,否則銀行存那么多錢為什么不貸給你呢。對于貼息,銀行肯定是不能給的,否則就是高息攬存,如果企業用不上錢,肯定是不會吃虧白給的,如果企業虧損還不上錢,那么上海的社會保險(放心保)的案子是很明顯的了(到最后中介費變成受賄是很正常的),最后都是銀行的壞賬,國有資產的流失。在法制逐步健全的今天,誰還愿意做呢?尤其是沒辦法保密的情況下。還有一種情況的發生是:私人的錢做這種事情是很不劃算的,即使所謂的貼息夠,但總體回報不高,而對于公司,現金往往是企業的生命,不會隨便拿出來閑著存給別人,所以,幾乎95%以上的資金是所謂郵政、保險、證券的資金,而這些金融機構的同業(拆借)資金根本就是銀行對銀行發生的,和任何人都沒有關系(你可以拿國家的錢嗎?),也不存在某些因為存款不夠而沒錢貸款給企業,真正的原因是企業不符合條件,或銀行的“頭寸”問題。
(不上網)保函、(美元)趴賬款、財政擔保
保函沒有不上網的,不上網就是假的,是簽字人(如果是銀行官員的話)私下借錢的協議,銀行將不承擔任何責任。上網的保函,和存單一樣,只是你要開數額的錢都到銀行去了,如果不是你的錢你項目根本用不上。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要支付相應的費用,有這個必要嗎?美元存款趴賬,這種情況下你只是個人頭,底單依然不是你的名字,你沒有支配這個錢的權利,存單只能當廢紙罷了,很多人還幻想著拿這個去貸款。你會花錢買一張紙嗎?財政擔保,用地方的財務收入來擔保投資資金的安全性,最后是國家償還,國家目前銀行里的20多萬億資金還放不出去,有錢可以上股票市場去賺一下,沒必要拉上國家和民眾的權益為一小撮利益集團牟利。擔保不是一件小事,實際和出資沒什么兩樣,我想即便是政府也沒這個權利,如果項目虧損了,償還就相當于賣國。
三方委貸、中外合資
我看了不少三方委貸的版本,基本分兩種:銀行版本和銀主版本。大約在近20年前中國政府對于外資是非常歡迎的,但外方沒有放款權(金融機構才有的),國家有關部門為此制訂了這個方案,銀行的版本里,銀行都不承擔任何責任的:你要和用款企業合作,和我沒任何關系,我還要收管理費。試想,如果是你的錢,僅僅為了把錢給你所不了解的項目或者企業,而你既不參股,又不管理,又不監管,這和把錢扔到水里有什么區別呢?在所有銀主的版本里,有這么一句貓膩的話:“代收代付”,如果收不到該怎么付?是要拿銀行的錢去填補嗎?這就像是要搶銀行。對于委托貸款,外資更愿意做中外合資,以前外資的優惠政策現在已經沒了,很多項目根本沒有壁壘,非你不投,外資獨資不是更好嗎?如果對方合作,有可能是你給他打工,很多人不樂意,外商更多的時候是覺得國人做事不嚴謹,還不如直接自己操作或找正規的管理機構更徹底,更何況很多時候外方的技術比中國先進。
如果有一張存單,在你可以抵押的情況下,從銀行貸款,這種情況和把存單直接給你使用沒什么區別,資方要多少貼息都沒關系,就是90%,也還有10%,反正還不了還可以劃存單里的錢,現實中根本不會有資方這么做。中國國內流行的存單質押也是存在貓膩的:要銀行出個保證能把存單退還給資方。如果還不了的情況,那么銀行既要劃款,還要把存單退回。那么,這個漏洞算什么呢?只能算是搶銀行。所謂保證,不是銀行的正規業務,即使所謂的關系有效,到時候也是三敗懼傷(行長首先被X),真的會有資方為了一點所謂的貼息冒這么大的風險嗎?我看最多還是中間人的妄想吧。
不還本,不付息,扶貧款解凍資金增值下線款
套用一句流行的話:效果很轟動,情況很嚴重,結果有點玄兒。任何違背經濟規律或者非你莫屬的事情,都將屬于奇跡。這種情況輪到一個項目方上的概率不超過1/1000,有錢的人也肯定會有一定的勢力,資金大了都很正規而不是天方夜譚。即使是小錢,有不需要還的嗎?只是因為你的項目好?或者得到政府的批文?如果真是賑災扶貧的款,都敢用的企業那也是牛人了。對于下線款,我不想說太多,一句話不可能!真以為這個世界錢太多了找不到項目了嗎?所謂凍結資金,靠權力拿到的機會,這么大的好處輪到項目方頭上的可能,即使這個資金存在(會有嗎?),概率、成功率有多大?有了這個錢,還需要做項目嗎?美夢難圓啊!
海外上市
中國國內為挽救幾乎崩潰的股市,計劃開中小企業創業板,慶幸的是大家趕上能喝粥的時候了。而國外這方面的運作也很透明和成熟,IPO是很平常的事,很多中國國內的中介,利用項目方不懂的心理,往往獅子大開口要多少股份,需知國外對于中介機構(國外叫經紀人)是很有規矩的,ICC500/600是什么,建議大家自己去看看。上市并不是很神秘的事,你自己都可以做,一個企業培養這樣個把人才也不是什么難事兒,基本沒什么了不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