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能不能一步邁向“注冊制”?
新股發行改革必須考慮市場承受力
近一段時間,龍大肉食等新股上市后持續爆炒,“新股不敗”的神話,把新股發行定價再次推向風口浪尖。有觀點直呼,監管層新修訂的新股發行辦法,用幾條紅線設置發行價格上限,又走回了政府窗口指導定價的老路。
上交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說,新股發行注冊制是終極改革目標,監管層只負責審查上市企業申報資料是否真實準確,把公司股票的價值判斷交給市場,而目前我們沒有一步跨到這個階段。
胡汝銀:政府應該回歸到監管的角色,提供好的法制環境,應該是交通警察,但不能代人開車,不是教練,現在錯位了。
然而新股發行的大門完全放開,一步邁向注冊制,市場環境是否成熟,市場能否承受,這都是改革不可回避的問題。
今年1月,新股發行新規亮相后,首批啟動IPO的奧賽康,發行價每股接近73元,市盈率67倍,募資近9億元,老股轉讓套現近32億元,如果這樣的公司不被叫停上市,很多小散戶難逃被圈錢抽血的噩運。
資深投資者毛宇說起這事,至今心有余悸,他認為抑制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額,是政策設計中不可缺少的。
投資者:如果放開去融資,在二級市場上,沖擊很大的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這恰恰是被炒得泡沫最嚴重的,這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大傷害。
現行的辦法對新股定價從嚴管理,回應了市場的這個需求,證監會統計顯示,6月10起按新規啟動發行的10家公司,市盈率平均17.76倍,比年初降低近四成。
市場各方要做好迎接注冊制的準備
現實表明,股票發行注冊制不能一蹴而就,證監會公開表示,計劃在今年底以前推出注冊制具體方案。因此在注冊制到來之前,企業、投資者、監管層都要做好準備。
科技文化投資人曹海濤,對比中美上市公司的特點后發現,市場化、法制化程度更高的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更嚴格,炒作概念甚至信息披露造假,都沒有出路,做好業績才是正道。
曹海濤:從企業的角度,一定要注重市值管理,做好業績、做好自己,如果自己沒有價值的話,再有資金推動、炒概念,都不是長久的事情。
成熟的市場離不開理性投資者,比照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來看,機構投資者將逐漸替代散戶,機構投資者亟需提升專業水準,這是投資者迫切的心聲。
投資者:一般來說,散戶減少機構應該增多,但是實際上,目前機構并沒有起到價值投資收益的示范作用,讓散戶對機構很失望。
在向注冊制邁進時,監管層應該迅速歸位,把更多精力投入事中事后監管。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說,在修改《證券法》,為注冊制改革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時,證監會今后將有如下工作重點。
張曉軍:證監會將逐步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的股票發行條件、上市標準和審核方式,依法監管發行和上市活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