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國演義》中的領導智慧
領導者要加強個人的修煉,學會寬容,學會超脫。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已善待。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后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但似乎只有卓越領導者才具備這樣的智慧。
不寬容,不影響同物打交道。一個科學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個人在實驗室里同儀器打交道,那么,不寬容無傷大雅。一個車間里的員工,只是同機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來,也不妨礙他施展技藝制造出精美的產品。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須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義為“通過別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寬容的重要性立即就會顯示出來。人與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謂寬容,本質就是容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同性格、不同特長、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組織目標和愿景的旗幟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寬容。
《三國演義》中曹操擊敗袁紹以后,原諒營中和袁紹暗通款曲之人:“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這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展現的豁達與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導,如果要清算和袁紹有來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況當時敵強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結袁紹,可能只是給自己留條后路罷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雖然很能干,但心胸狹窄,諸葛亮三次用計,便把他氣死了。當然周瑜可能是小說家編出來的,但是也從反面說明了胸襟的重要性。企業領導人也必須具備豁達的胸襟,寬容的心態,一定要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廣闊的世界眼光、強烈的國際意識和為大局服務的全局意識。
從《三國演義》故事中一些領導者的言談行為中,我們感知領導的精髓,體悟領導的靈魂,結合現代管理,領導提出愿景,坦誠溝通,承擔責任,尋找共識,相互信任,懷抱核心價值觀解決紛爭與問題,展現人文關懷,創造故事,提出理念,傳遞信息,鼓舞士氣和信心,邁向未來與希望。不斷突破,推動革新,培養決策力與執行力,追求領導品質,建立領導人格典范。
領導就是希望的化身,領導是一種英雄之旅,領導者就是攀上陽臺,極目四眺,看到遠方的愿景,鼓舞追隨者落實愿景。學習《三國演義》故事中歷史人物的領導管理、處世之道,從中尋找與總結領導與管理的規律和教訓,體悟進退應對之道,在困境中運用智慧、勇氣、決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做到領導力與歷史觀的完美結合。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一個企業領導,容人——是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在之前的講座中,我談到過大局意識的問題,一個企業領導是否具備大局意識是完成領導任務的重要前提。相對于一般員工而言,一個企業領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都要想“大事”,做“難事”。
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壓力,需要妥善處理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關系;工作上千頭萬緒,有時還會遇到班子其他成員以及下級干部員工的不同意見,凡此種種,都要求一個領導者要有寬闊的胸懷,要“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化不利為有利,只有這樣,一個企業領導才能真正成就大事,辦成難事。
寬容的領導作風和方式,不僅能調節和改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夠為被領導者創造一個最大限度釋放其智憊和力量的良好環境,使他們處于積極地創造性地工作狀態。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更離不開寬容。
因為寬容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伴隨物,是實現“目標”的政治基礎。容,—不搞壓制不寬容的領導者一般有一個通病,就是聽不得不同愈見。這種領導者容不得具有真知灼見的人;容不得堅持真理的人,容不得對事業高度負責敢于直言的人。
寬容的領導作風和方式,不僅能調節和改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夠為被領導者創造一個最大限度釋放其智慧和力量的良好環境,使他們處于積極地創造性地工作狀態。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更離不開寬容,因為寬容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伴隨物,是實現“目標”的政治基礎。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寬容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寬容是一種美德。
只有寬容才會團結大多數人與你一齊認知方向,只有妥協才會使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減少對抗,只有如此才能達到你的正確目的。我們的各級干部要真正領悟了妥協的藝術,學會了寬容,保持開放的心態,就會真正達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扎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