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業走小米電商模式,賺翻了!
3月31日到4月3日,與福建省莆田市駱馳、玩覓、思威琪、沃特等四個品牌七款鞋子一起在淘寶上線的還有莆田市市長翁玉耀的代言視頻,翁市長說:“國際大牌運動鞋的很多專利其實并不是國外研發創新的,而是在莆田當地研發的。”
4天共賣出鞋子8萬雙,第一天平均每4秒賣一雙。4月1日早上10點以后,郭景開始忙于接聽各地求做代理經銷商的電話,在此之前,一百多家與郭景有接洽的經銷商對onemix都只是觀望。
“就像有的淘品牌,最開始在網上是幾十塊錢一雙,隨著成長,他們的產品可以賣幾百甚至千元。”阿里巴巴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也來到莆田,“我們不會規定莆田鞋不能賣兩千元。”
千元運動鞋,那是耐克、阿迪達斯、銳步、PUMA、KAPPA、Timberland的檔次,這些國際大牌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莆田代工生產。莆田市副市長蔣志雄稱,莆田鞋業外銷占全市出口的半壁江山,每年有15億元人民幣,占中國整個鞋類出口的30%多。
強大的生產能力,也使莆田一度成為聞名遐邇的高仿名鞋之都,左右著莆田市政府的政績與阿里巴巴在美國的股價。2015年,他們以攻為守,希望借本土自有品牌的打造,讓莆田鞋業借機轉型。
強大的生產能力、聰明的莆田腦袋以及對金錢的敏銳嗅覺,使莆田成為高仿名鞋之都。
陳文彪,雙馳實業董事長,1992年,學了兩年制鞋專業的他加入父輩們湊了幾萬塊錢成立的手工制鞋家庭作坊,開始“一生只做鞋”的生涯。“那時也不叫創業,就是為了生存,比賺工資好一點點。”1995年,雙馳開始研發足球鞋,并最終以足球鞋聞名于業內。2000年,由于家里老房子拆遷,陳家買下附近一家工廠,開始規模生產。莆田很多給耐克、阿迪達斯代工的鞋廠,都從家庭作坊開始。
1990年創立后,雙馳先致力于國內市場。“那時候也沒有什么商標不商標的,反正就是做一些運動類的鞋子拿到市場去銷售。一天做幾百雙,賣得很難,貨賣到全國各地,收款也要跑到全國各地,收十萬塊錢不知道要打多少電話。”陳文彪感覺這種模式很難發展。1995年,一朋友介紹了一個外單,“一下子做幾十萬、上百萬雙,過去幾年加起來的量都沒有那么多”,而且收款容易,貨到了就收到支票,甚至可以讓買方先墊付貨款。
90年代中期,中國制造起飛之時,成熟的國外市場使莆田鞋業找到了制造者的感覺,莆田也這樣從內銷大規模轉向外貿代工。
給美國一線品牌做了七年代工之后,沃特體育用品公司董事長蔡金輝決定做自己的品牌。2000年,蔡金輝成立莆田市第一個鞋業研究中心時,國內市場還沒起步,安踏和特步等品牌還很小,一市之鄰的晉江鞋業還以俄羅斯邊貿為主。
沃特也是家族企業,以籃球鞋聞名業內,6萬次耐折的鞋底要比國外某大牌的4萬次還要高。巔峰時期的沃特在全國有實體店近2000家,一家直營店投資100萬,加盟店也要投資30萬到50萬元,“一個品牌從頭到尾賺的錢幾乎都投入到門店”。
今天,沃特90年代的老廠房還在使用,頭發斑白的老員工熟練地給鞋子刷膠。“還有些從十幾歲就開始跟我做,現在二十多年了。”蔡金輝的兒子剛剛從新西蘭讀書回國,被老蔡委以重任,負責沃特最重要的外貿業務。
內銷還是外貿,蔡金輝并沒有固守一城,“前幾年內銷不好,重心又回調到外貿去”。近幾年房租攀升,開店容易虧本,沃特在去年關了100家店,“不能全部關,全部關品牌就完蛋了”。蔡金輝透露,打造品牌所花資金超過數億元。
莆田市鞋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莆田有獨立成品生產能力的工廠3000家左右,其中規模企業310家,注冊品牌約300個,一年幾百億產值。陳文彪稱,2015年雙馳的產量“應該在1300萬到1400萬雙之間,內銷大概百萬雙左右”。蔡金輝也透露,北京某國資委屬下企業已向沃特投資3億元,以整合鞋業的生產與供應體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