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外貿增速呈現放緩趨勢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這是外貿增速連續第3年未達既定目標。2015年前三個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下降1.8%,進口下降15.1%。
多位外貿專家表示,由此看來,2015年外貿增速不會比2014年好,無法實現“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
“十三五”期間,世界經濟仍將處于3%~4%的低速增長區間,從增速來看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接近。但經貿格局、產業結構、治理體系等方面將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更加嚴峻。肖新艷表示,“我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來自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同時,在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面臨越來越多地來自發達國家的抵制。這種‘雙面夾擊’趨勢可能在未來兩三年更加明顯。”
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貿易難以獨善其身。2012年以來,世界貿易增長速度已經連續4年低于3%,專家預計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低于或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持平的態勢仍將持續。“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也已經連續4年位于個位數及以下的區間。這在改革開放以來是首次出現?!?/p>
肖新艷分析,“十二五”期間,全球經濟處于溫和復蘇過程,各主要經濟體發展不平衡,外需環境總體不如以往。國內在經歷三期疊加階段后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但仍面臨下行壓力,對出口的支撐和進口的拉動作用減弱。
“原有競爭優勢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完全形成。”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競爭優勢尚未完全轉移也是導致外貿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他認為,世界貿易不會像以前一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GDP增速,未來世界貿易發展會減速。我國外貿的快速增長期已經過去,未來會逐步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區域跟雙邊自由貿易將發揮更大作用。
“十三五”結束之際,是中國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時間節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
專家認為,經濟增長的“新常態”是一個中長期趨勢。未來兩三年,國民經濟增速可能處于6%~7%的區間。消費對經濟貢獻繼續增強,服務業占比持續提高,創新對經濟增長作用更加重要。經濟增長應更加注重質量效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