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遠離慢性疲勞的策略
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我們很累??旃澴嗟纳钇仁刮覀儼洋w力和精力都用到了極限,慢性疲勞淹沒了我們。在所有來訪的職場人當中,IT行業的從業人員無疑是慢性疲勞癥狀最為明顯的一部分人群。面對這樣的情況,考慮IT行業的工作特性,聽心推薦大家試一試認知行為療法吧,在戰勝疲勞的諸多方法里,它的效果非常不錯,又可以獨立完成。
有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走進心理咨詢室,他們傳遞和表達著這樣的一個信息:我很累,很疲倦,沒有動力也缺乏激情。而在這些人群當中,以IT行業的從業人士癥狀尤為凸顯,治療過程尤其艱難。行業環境、競爭壓力、前途迷惘、一成不變、缺少變化……等等特性,造就了IT行業人士成為了慢性疲勞的根據地,很多人發現自己的身體好像被抽離了力量和勇氣,變得疲勞、倦怠、對生活缺乏期待,由此而帶來的職業倦怠、生活無望,壓抑、苦悶等等負面情緒充斥著整個行業,讓這個朝陽行業越來越具有兩面性——社會意義上的朝陽和心理意義上的低谷。
面對這樣的一種境況,除了走進心理咨詢室之外,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趕走疲勞?我有一位熟識的朋友Andy,恰好在這樣的行業之中,他說:“我很累,可是我去哪兒找時間到你那兒解壓、放松啊?不是擔心經濟上的,而是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除非我愿意放棄現在的工作,放棄現在的收入,承擔隨時有可能被擠掉的風險。”Andy所說的未必不是危言聳聽,但至少說明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如果慢性疲勞還沒有徹底摧毀人們的底線,那么走進咨詢室尋找專業幫助,并不會成為人們的選擇。更好的選擇,是有一種辦法,可以在現有的環境和條件下,讓我們獨立的完成治療過程,并且不會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因此,聽心推薦大家試一試認知行為療法。
從認知行為治療的角度看,慢性疲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我們生活中發生的系列事件的最終結果。我們遭受的全部壓力再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總起來成為了一個負數:我們的精神和身體壓力太大,導致失去平衡,失衡的生活又導致了慢性疲勞的出現。從原理上看,就這么簡單。而想要消除慢性疲勞就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根源:制造疲勞的罪魁禍首是我們理解和處理生活問題和健康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我們如果細心一些,可以發現,那些在生活中經常感覺疲勞的人,常出現很多種非理性、非現實思維。而研究結果也一再表明,認知重構法可以減輕疲勞并幫助我們恢復生活平衡。而總結起來,這個適合我們的,可以獨立完成又能夠根本上解決慢性疲勞恢復每日能量的解決方案就是:改變思維方式。我們的疲勞是可以醫治的,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都是可以改變的。
越來越多的健康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必須從多種角度來審視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否則就永遠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引起慢性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認知扭曲,或者可稱為(部分或全部)建立在假象、謬誤及違背生活現實的臆斷之上的認識。疲勞與不切實際的認知和行為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而這種認知與行為在妨礙我們獲得簡單與平衡的生活。因此,克服日常疲勞的方法就是認知重構法。
認知重構法的基本觀點是:你對周圍人和事件的解釋,而不是人和事件本身,會影響你的情緒和你作出的反應——人在煩躁不安的時候,往往堅信事情非常糟糕,結果非??膳?。心理學家認為,這一思維過程是對事情的“惡化”或“災難化”。這就是大多數人都可能有的非理性思維——當然,這里的非理性只是“不切實際”的意思?,F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種種非理性思維:
1、指責:沒有理由地責備他人
2、非此即彼型思維:把生活看得要么陽光燦爛,要么漆黑一片
3、詛咒(消極否定):對自己、他人及社會過分苛求
4、情緒化推理:認為自己的情緒狀態就是社會現實的反應
5、我一分鐘也受不了(極低的挫折耐受力):當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極容易灰心喪氣
6、倉促下結論:缺乏必要的證據就對人和事下結論
7、擴大化(強調消極面,使之災難化):過分夸大形勢的消極面
8、心理過濾:過分注意某些細節,卻忽略同一事件中的其他重要細節
9、猜測他人的想法:以為自己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計劃
10、縮小化(忽略積極因素):不適當地輕視自己的優點或成就
11、過分概括:使用“從來不”“總是”這類詞語,把一個人的特點泛化為所有人的特點
12、完美主義:要求世人所有人和事都完美無缺,只能使人過多地消耗能量,產生疲勞
13、歸罪于個人:因為一些消極事件責備自己
非理性思維的另一種形式是認知阻礙。它的表現形式是常使用“要是……我該怎么辦?”“我絕不能……”“要是……那可糟透了”“哎呀不行!”這些想法常被不同的醫生或作者冠以不同的名稱,包括:非理性思維、認知扭曲、瘋狂制造者、消極想法等。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些想法都會阻礙你實現自己的目標,也經不起理智的思考。也會讓你更緊張、更焦慮、還會引起抑郁、憤怒、內疚以及羞愧等消極情感,讓我們更加疲憊。
我們已經認識到,認知扭曲是導致長期疲勞的主要原因,我們能做什么呢?首先,當然是提出質問。一旦我們向非理性思維提出了挑戰和質疑,我們就開啟了理性之門。為了克服非理性思維,必須接受一個事實:你是一個人,有時會犯錯誤。承認了自己的人性,就邁出了第一步,以逐步擺脫那些消耗你身體能量的憂慮和煩惱,比如要求自己必須忙碌不停,要求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等。
其次,你得放棄過分的要求。把什么應該如何、一定要如何等丟到腦后去吧,然后你才能用一種更實際的態度接受現實,并在眼前的事物當中作出取舍。要學會對自己說,很多泥想要的東西其實并不需要,你有能力忍受失敗和拒絕,同時,不管他人做什么與不做什么、做得好與不好斗接受他/她。這意味著,即使他/她的(以及自己的)行為不完美,你也能相信人本質上是好的,能夠接受完整的他人和完整的自己。不評價他人,不評價自己,只評價人們的行動和事情。
再次,不要再說生活中的煩惱“太可怕了”,要有“反災難化思維”。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事并非大難臨頭、一片黑暗。確實有些事兒讓你緊張焦慮,比如說親人得了病。但這些讓你緊張焦慮的事情往往是運氣不好,事與愿違,而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災難。
最后,無條件積極思考。應該承認,所有問題、沖突、壓力和煩惱實際上都是促使自己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對你的打擊!換句話說,要控制自己的思維,并且對自己說,你有能力對發生的一切進行反思,這樣你才能向前看,并且理性地處理所有事情。
挑戰并清除非理性思維的整個過程包括3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找出自己的不健康的非理性思維,對其加以反思
第二步:向它提出挑戰和質疑
第三步:建立新的理性思維來代替非理性思維
可以用下面這些話來提出問題:哪條規定說……?我有什么證據來證明……?誰說的……?即使……誰會在意?如果……又能怎樣?如果……會發生什么最壞結果?我為什么需要……?
經常做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看到,把事實和不合邏輯的猜想和顧慮區分開來以后,原本認為非??膳碌氖虑椴荒敲纯膳?。認知行為療法就是要幫助你認識到,為了長遠利益,經受暫時的痛苦是值得的,并且,這痛苦本身,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除了質問,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打斷非理性思維”。這種方法能有效阻止你小題大做。具體說,在你進行非理性思維的時候,馬上用一個動作或語言打斷這一思維,比如拍拍手、打響指、或者大喝一聲“STOP”。你要立刻停止錯誤的思維,為實際而有意義的想法打開大門。一旦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說法不現實、不理性,你就可以進行重新編輯,刪除那些挑剔的、焦慮的、內疚的,代之以理性的、能增強自信的想法。你要加倍努力改變思維模式,發展心中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
我們都曾經練習過用鍵盤打字,在最開始的時候,雙手不聽使喚,任何一個動作都需要大腦有意識地思考,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熟練起來,而一旦熟練起來,我們的注意力就可以放松了。學習并掌握認知重構技巧也是同樣的道理,隨著不斷的應用,我們會日益熟練,能夠控制自己的大腦,阻止認知扭曲的產生。而且,它們產生的頻率也將隨著時間而減少。一旦我們使自己的神經系統接受了這樣的方法,它就會變成一種本能的反應,不論何時需要,就會自動彈出!
是的,認知療法的確需要一個持續的堅持和強大的動力,需要我們學會進行自我反思,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耐力和毅力。但它的回報是豐厚的,那就是理性、簡約、平衡和充沛的體能,我們會不再疲憊,充滿力量,面對生活也能夠積極和樂觀。而這些,恰恰是整個IT行業、甚至是更多的職場人缺乏、匱乏的能力。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