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岸區總:打通職工維權的最后一公里
家住在南岸區珊瑚村街道的彭史銘(化名)終于拿到了自己被拖欠了近1年的工資。“為了幾萬元的工資,我四處奔波,最后還是在區總工會的幫助下,就在家門口追回了被欠的錢,流動職工法庭簡直太好了。”彭史銘說起這段經歷時,熱淚盈眶。
據了解,彭史銘提到的“流動職工法庭”是南岸區總工會在群團改革工作中,針對職工維權進行的一次創新,南岸區總工會聯動區法院,不僅在群團服務中心設立了職工法庭,還將法庭設在了鎮街、企業,使得法庭真正地“流動”了起來。除此之外,南岸區總工會還聯動區司法局及律師事務所,組建專兼職工會法律援助工作者隊伍,通過購買服務、提供培訓、資源共享等使群團法律援助網絡延伸至街鎮,打通了職工維權的最后一公里。
“我們還整合優化群團服務中心職工信訪接待處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勞動爭議調解和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功能,實行無縫對接“一體化”援助維權。建立受理、審查、實施法律援助和監管辦案質量等工作制度,健全排查化解、分析研判、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輿論引導‘四項機制’,對法律援助事項提供‘一站式’服務。”南岸區總工會群團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如是說。
通過群團改革工作,南岸區總工會在職工維權方面推出的這些舉措獲得了各方面的極佳贊譽,區總工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整合資源,打造高效率的工會法律援助聯動平臺。”據介紹,接下來,南岸區總工會一是加強與區人力社保局聯動,在區職工服務中心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庭;與區司法局聯動,派駐律師進企業,廣泛開展法律宣傳、法律援助進社區、進企業、進新經濟組織,進一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二是實施法律援助“手拉手”行動,與高等院校、律師事務所聯手,吸納法律專業優秀大學生、公益律師,輪流到職工法律援助中心開展志愿服務,參與信訪接待處理、勞動爭議調解、法律咨詢和代書等援助服務工作。三是在重慶市總工會的組織下,組建了律師志愿者服務團隊伍,將探索援助服務下基層、流動辦案活動,提供普及勞動法律知識、開展在線法律咨詢、協助規范用工行為、及時調處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援助“五項服務”。
除了法律維權,南岸區總工會在職工群眾幫扶方面也提出了“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三精幫扶”思路。“我們將要求各基層工會規范入戶調查、公示公告、抽查審批、信息錄入等程序,進一步完善困難職工的識別認定工作;在識別困難職工后,結合需求和實際,制定幫扶計劃和幫扶措施,建立幫扶臺賬,確保幫扶效果;定期對建檔困難職工進行核查,對變更的困難職工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實現解困脫困對象有進有出、幫扶信息真實可靠。”南岸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將職工群眾的幫扶工作做得越細,職工群眾才會真正地感到有依靠,才會真正地感到工會組織的溫暖,對于“工會是娘家人”的認同感也才越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