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碳關稅 中國家紡業踏上低碳歷程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以來,珠三角家紡企業投資低碳產業的資金已超百億元,投資額首次超過傳統產業。而作為紡織業三大終端之一的家紡業,依靠“低碳”打造全新競爭力也成為發展的必然選擇。
修補“傷痕累累”的地球?2009年年底,全球各國政要齊聚哥本哈根,為如何補償地球尋求答案。會上,中國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姿態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50%”。這一承諾,讓中國家紡業備感壓力的同時,也開始尋求發展的新機遇。當“低碳”一詞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低碳經濟”也開始在家紡企業發展過程中被企業日益重視。無論是企業自身發展需要,還是為社會謀福,“低碳經濟”都已成為企業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面對這一課題,中國的家紡企業一邊摸索一邊前行。
行業提升競爭力瞄準“低碳”
“目前,沿海發達地區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在轉移過程中已經開始調整產品結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家紡協會名譽會長楊東輝認為,產業轉移、發展方式的轉變,勢必推動低碳、節能、環保產品的研發。而在全球大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時期,家紡產品研發、產業發展該走向何方,成為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珠三角民企投資低碳產業的資金已超百億元,投資額首次超過傳統產業。而作為紡織業三大終端之一的家紡業,依靠“低碳”打造全新競爭力也成為發展的必然選擇。
“家紡業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發展循環、綠色、低碳經濟,對推動行業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今年4月中旬,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在家紡協會第五屆理事會上提出的。
楊兆華的說法得到諸多企業的贊同。嘉興奧特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新認為,美國已于2009年6月通過法案,將在2020年征收“碳關稅”,而歐盟地區國家也在征收“碳關稅”方面躍躍欲試。從戰略層面考慮,家紡業以“低碳”為方向,以構筑可持續發展體系為目標,走出一條優化發展的路子是必然趨勢。
調結構升技術圍繞“低碳”
2010年,“調結構”這一政策對中國家紡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一直以來,中國家紡企業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低成本(包括人力、資金、資源和環境等)的比較優勢。但業內專家認為,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在下降,在低碳環保的大趨勢下,再加上“調結構”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可能會抬高企業成本,將進一步削弱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
然而,從長遠來看,“低碳經濟”將激勵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家紡企業“調結構”實際上涵蓋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管理結構調整,二是家紡產品結構調整。前者關系著企業運營,后者關系著產品出路,兩種結構都要調整,都要達到最佳的運行狀態,才能互為補充,企業才能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企業“我們一直在行動”
其實早在哥本哈根大會敲醒全球的警鐘前,國內的許多家紡企業就是本著取料天然、生產環保的理念運行著。只不過這次會議將他們從幕后推到臺前,特別是有機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
內蒙古鑫隆防寒制品廠就是其中一家,董事長孫鳳琴向記者展示了鑫隆公司開發的“絨頂”山羊絨被、駝絨被、綿羊絨被和細羊毛被。從15年前建廠開始,絨頂牌系列床品就始終堅守低碳理念。
據孫鳳琴介紹,絨毛是一種會“呼吸”的纖維,它可以吸收人體自身重量35%的水蒸氣而無潮濕感,它的吸濕性相當于棉花的2倍,滌綸的30倍。“而且動物絨毛是一種活性有機物,具有天然的親膚性。”孫鳳琴分析說。更重要的是,“絨頂”系列產品可以連續使用30年,30年后還可以回收再用,不浪費、無污染。采用天然、綠色的原料,加上全部用手工縫制,賦予了“絨頂”低碳、環保的發展動力。
與本土的“絨頂”相比,2008年底進入中國的美國“露絲卡”木纖維,同樣有其生態環保木漿粘膠纖維的優勢。記者從湖南露絲卡生態紡織有限公司了解到,露絲卡健康環保木漿粘膠纖維是一種健康型與環保型兼備的天然植物纖維素纖維,用其制造的紡織產品具有健康護膚的顯著特色。從露絲卡毛巾中抽出一根紗,點燃,仔細觀察燃燒現象,可以看到,露絲卡木纖維燃燒迅速徹底、無煙無味、無殘留物。這種可自行生物降解的紡織品不會產生垃圾污染,從另一層面講,易于清洗的特性又減少了清潔劑的使用,從而減少對水源的污染。
蠶絲恐怕是多年來被公認的既舒適又環保的材料了,浙江康絲麗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慶就從生產環節賦予了蠶絲更多的低碳理念。他表示,要符合低碳經濟要求,在生產過程中節能減排是必不可少的。
郭慶指著一款驅蚊蠶絲被介紹說,蠶絲是純天然綠色保健品,素有“纖維皇后”的美稱。蠶絲蛋白中富含18種氨基酸和絲膠成分,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具有安撫和鎮定作用,它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以及人體汗液,并加以排除,保持被內干爽舒適。“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調整產品結構,力求在生產環節就做到節能減排。”
不只是這幾家企業,紡織人都很清楚,低碳經濟必將成為一種趨勢,雖然真正將低碳經濟推行開來還需要一段緩沖期,但盡早積極行動起來,已經成為行業共同的心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