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盛澤紡織產業發展
盛澤鎮是蘇南的經濟重鎮,工業和第三產業十分發達。全鎮現有紡織企業2300余家,專業紡織商戶6000余家,被贊譽為中國“第一布市”和“紡織華爾街”。
以紡織業為支柱 整合產業鏈促發展
紡織業是盛澤的支柱產業。目前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絲綢紡織生產鏈,形成了年產桑蠶絲和化學纖維200余萬噸、真絲綢及化纖綢70億米、織物染整20億米、織物深加工20億米、服裝服飾5000萬件(套)的生產能力。主要產品有真絲綢、人絲綢、交織綢、仿真綢、化纖織物、棉布、針織布及服裝、服飾等多個系列數千個品種。盛澤的絲綢紡織品以優異的品質享譽海內外,真絲綢的出口量約占全國六分之一,化學纖維和各類化纖織物的出口量連年遞增,已成為主要的出口產品。今天的盛澤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絲綢紡織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產品集散地,2002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絲綢名鎮”,2003年被中國絲綢協會命名為“中國綢都”。
近年中,“茶花”牌真絲綢、“迎春花”牌桑蠶絲、“恒遠”牌滌綸長絲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稱號,“盛虹織造”、“福華世家”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絲綢紡織品中的佼佼者。如今,祥盛、福華、華佳、文興、盛虹、方圓、向興、新民、德伊、立新等十家企業成為國家紡織產品開發基地企業,并形成了新民紡織和赴東紡織的真絲綢、華佳集團的桑蠶絲和真絲服裝、恒力集團的超亮光絲和化纖面料、盛虹集團的超細旦滌綸長絲和印染布、福華織造的錦綸織物、漢通紡織的交織綢、向興紡織的防寒面料等一批享譽市場的優質產品。
改革開放后,盛澤的絲綢紡織業不但自身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并且不斷地向全市及周邊地區延伸,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紡織產業基地,成為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形成與發展的重要依托。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四大優勢日益凸現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創建于1986年10月11日,經過23年的培育與發展,目前市場總面積已達4.5平方公里,市場內形成十大商區,云集了來自全國各省、市、區及境外地區的近6000家紡織品公司和商行,經營品種包括紡織原料、真絲綢、化纖織物、棉布、裝飾布、家紡布、服裝、紡織機械、配件等十余個大類、近萬個品種,產品銷往全國和世界100多個國家及地區,2009年實現商品交易額630億元,連續四年名列中國紡織品服裝市場第一位。
二十多年來,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和管委會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托以盛澤為中心的紡織產業基地,不斷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在促進全市紡織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市場的經營規模也得到迅速提升,被紡織業界譽為“中國第一布市”,并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全國紡織品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獨樹一幟。
一、產業集聚優勢
東方市場的周邊地區,包括吳江市的平望、汾湖、震澤、桃源、橫扇等鄉鎮以及浙江嘉興、湖州市的鄰近鄉鎮,已形成一個以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為中心的紡織產業集群。集群內有各類紡織工廠約5000家,形成一條從繅絲、化纖紡絲、織造、印染、織物深加工到服裝、紡織制成品的紡織產業鏈和研發、生產、市場、物流、服務為一體的紡織產業體系;擁有10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20萬噸熔體直接紡絲生產線和15萬臺先進的無梭織機,年產各類紡織品120億米以上,生產規模居全國各紡織產業集群之前列。近年中,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股份有限公司、恒力集團、盛虹集團、鷹翔化纖有限公司、新民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業迅速成長,發揮了重要的龍頭作用,帶動整個產業集群發展壯大。集群內的紡織企業在東方市場設立各自的窗口,在進行原料與產品交易的同時開展信息、技術、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今天的東方市場已真正成為整個紡織產業集群的中心。{page_break}
二、經營環境優勢
盛澤是個以移民為主體的城鎮,自發祥以來,一批批外來移民移居盛澤,或經商,或作工,帶來了先進的紡織技藝、精明的經商理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經過幾百年的融合與錘煉,凝聚成“重商務實”的獨特民風和“包容開放”的經濟文化特色。今天,“盛澤人不排外”成了招商引資的最佳廣告語,東方市場又重現了“遠商鱗集,紫塞雁門粵閩滇黔,輦金至者無虛日”的盛景。近年來,市場管委會出臺了一系列親商措施,為投資者營造和諧的經商氛圍,引來了大批外來投資商。目前,已有廣東、福建、浙江等30多個省市區以及日本、韓國、香港、臺灣地區的萬余名紡織客商常駐市場經商,為東方絲綢市場的繁榮作出重要的貢獻。市場內配套了各類服務機構,為紡織品經營商提供金融、法律、稅務、財務、研發、技術、檢測、外貿、物流等全方位、全流程的生產經營性服務以及餐飲、賓館、購物、娛樂等生活服務項目。東方市場投資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得到廣大經商人員的普遍好評。
三、運行模式優勢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在二十多年滾動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當地紡織產業經濟的快速推進,不斷探索與創新管理體制,并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獨特的運行模式。目前,市場的管理與建設依據“管辦分開”的原則實行分線實施:市場管委會主要承擔轄區范圍內的管理職責,履行規劃、指導、管理、協調、服務五大工作職能,而市場的開發、建設職能主要由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它投資主體承擔。市場管委會根據市場發展和建設的需要制定長期的總體規劃及分階段的實施計劃,對投資主體的開發建設項目實施監督,并對市場內的經營商行實施指導、管理、協調和服務的職能,努力創造一種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氛圍,打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市場環境。“管辦分開”的運行模式有利于調動方方面面的投資積極性,緩解建設資金的矛盾,并充分發揮廣大民營企業家的智慧,拓展了招商的資源,從而加快了市場發展的步伐,同時也保證了發展的有序性。
四、政策服務優勢
為了加快東方絲綢市場的發展步伐,能力。市場政策優勢與服務優勢的凸現,有力地促進了廣大紡織企業整體素質與實力的提升。
近年來,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立足創新,成功地創造了許多個中國紡織業的第一:第一個絲綢化纖指數——“中國•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第一個紡織面料流行趨勢發布基地、第一個“紡織產品開發貢獻大獎”、第一個化纖面料編碼標準、第一個紡織品集體商標、第一個紡織面料設計師職業資格培訓中心……這許多個“第一”極大地提升了綢都盛澤與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在中國紡織業中地位與話語權。
今天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已形成一個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于一體的龐大市場體系,它的成功運行,促進了盛澤地區紡織產業的發展和提升,也為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20多年來,東方絲綢市場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市場”、“全國誠信規范市場”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市場的發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喬石、宋平、尉建行、溫家寶、賈慶林、田紀云、彭沖、費孝通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市場視察,對市場的發展進行精心的指導;原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同志 2006年視察市場工作時,要求把東方絲綢市場建成“中國紡織貿易第一城”。
去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紡織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面對嚴峻的形勢,東方絲綢市場的紡織人依然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堅持發展紡織產業不動搖,加快科技創新不停步,提升服務功能不滿足,全力拓展市場不畏難,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贏得了穩步的發展。2009年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新增經營戶1011家,新增注冊資金7億元,實現商品交易額63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4%,全面完成了市場的發展目標。今年1—7月,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實現銷售額325.03億元,同比增長13.7%;資金流入量1258.7億元,同比增長29.78%;新增經營戶580家,新增注冊資金5.4078億元,貨運量達585777噸,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入庫稅收增長近40%,繼續在全國紡織品專業市場保持領先。目前,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正以構建國際化紡織品交易中心為目標,加快建設與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市場功能,爭創服務最佳、環境最優、誠信度最高的市場品牌,傾力打造集研發設計、人才培訓、加工制造、市場營銷于一體的“中國紡織貿易第一城”。
如今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到處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貿易興旺,一片繁榮的景象,它的繁榮展示了中國紡織業明天的輝煌前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