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暴跌 企業庫存成了紡織企業難以擺脫的魔咒
瘋狂上漲過后,棉花價格掉頭向下。4月份以來,國內棉價以平均每3天降500元/噸的價格迅速下跌。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棉價一路回落至2.4萬元/噸,暴跌近3成。
棉價迅速下滑源于下游行業的不景氣。4月份《中國棉花工業庫存調查報告》顯示,紡織企業紗銷售率環比降低8.8個百分點,為2008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布的銷售率環比降低1.4個百分。
“國內棉紡織企業受歐美市場復蘇緩慢,采購減少,加上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較快等因素影響,出口優勢不在,紡織企業的訂單量減少,企業原料采購報價大幅下調。”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究員劉成表示。
盡管期貨市場有大批的浙江資金頻繁大手筆進出,令市場交投保持近期持續天量的格局,但在基本面的支撐下,它們依舊難以挽回大盤下滑的趨勢。
首創期貨分析師董雙偉表示,從近期資金面來看,大資金大批量的進出,也并沒有得到太多好處,反而是持倉量多空頻繁轉換,借外盤3個交易日走高,并沒有將鄭棉推高多少。在缺乏基本面配合的情況下,主力資金也不會逆市過分拉升。隨著美國經濟指標的公布、歐元區希臘債務問題爆發,以及中國市場調控政策緊縮,投機資金難以營造商品市場集體走高的氛圍。
棉花價格的“跳水”,并未讓死抗高成本壓力的下游企業歡欣鼓舞,反而讓其陷入了糾結之中。“棉花作為原材料,其價格上漲會占據企業的資金量,而下跌卻對企業影響更大,意味利潤的直接減少。”劉成說。
企業的高庫存更是成為了他們難以擺脫的魔咒。《中國棉花工業庫存調查報告》顯示,4月份紗庫存環比增加13.1天,為2009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布庫存環比增加8.8天,也成為201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棉價下跌也就意味著棉紗的價格也會跟著跌。棉花價格的一路下滑,企業的這些庫存似乎已經注定要虧本銷售了。當然,前提是他們真能賣出去。
除此之外,企業還要面臨“電荒”、用工成本飆升,信貸資金困難等不利的情況。時至今日,棉紡織企業真的要為走出困境進行一番合理規劃了。
劉成建議,短期內,減少庫存是多數企業躲避風險的辦法。而長期看來,在保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和不斷開發新品種的前提下,企業應實現降低用棉量、用棉品級及萬錠用工,提高單位產品利潤率。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
同時,企業還應加強新型原材料的研發和使用。各種天然纖維、超仿棉纖維、差別化纖維、新功能纖維、高性能纖維,包括蠶絲、各種化纖長絲等各種紡織原料未來都將進入棉紡織系統。棉紡織企業應轉變思維模式、擺脫傳統“純紡”優越感概念。增加新型原料的使用,減少對棉花的依賴程度。
“企業應盡快建立完整產業鏈。棉紡織企業應主動走到棉花產區,建立棉花收購基地,既可保護棉農種植收益,也可以保障自身生產需要,形成棉花種植-棉花加工-棉紡-織布-印染-服裝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劉成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