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推倒多米諾骨牌 傷了棉農苦了棉企
叔叔在老家做小本農資生意,前幾年經常會聽到他慨嘆生意不好做,再也不比10年前。不過,去年叔叔連帶做起了棉花收購,在大漲行情中狠狠賺了一筆,3塊多4塊多一斤收購的棉花,最終賣得六七塊一斤。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特別晴朗。
轉眼一年過去了,又到了棉花收購的季節。但今年,叔叔并沒有大量收購棉花,一來今年棉價低迷,二來部分棉農惜售。如果不是提前預測到風險,叔叔便只有虧錢了。
棉花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商品,其價格一直都受人關注,但在這些年大起大落的行情背后,棉農大概是最受傷的了。然而,最終影響的卻是棉花的產業鏈,棉價的起伏,帶來的是整個行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棉價上演“過山車”
棉農及游資對近年來的棉花價格走勢,大概是最有發言權的,他們經歷了價格上漲帶來的喜悅,也承受了大跌帶來的痛苦。但這種喜悅和痛苦,有可能只是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能輪番經歷。最近兩年的棉價就跟股市一樣,漲漲跌跌中,上演著過山車似的行情。
去年的棉價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用“瘋了”來形容。中國棉花信息網顯示,去年的棉花價格是10年來利潤最高的一年,棉花價格在2010年全年經歷了3個典型階段,即逐漸上升、大幅上漲、大幅回落趨穩。籽棉單價從最低平均3塊多一斤漲到5塊多,最高漲至接近8元的價格,但是從9月中旬開始瘋漲的價格,在11月中旬出現了大幅回落。去年11月,國內大宗商品全線下跌,棉花跌幅最大。
2011年,棉花再坐“過山車”。棉花價格在第一季度溫和復蘇后,沒多久又開始大跌。由于去年的大量棉儲,棉價似乎已無太大上漲空間,目前籽棉單價仍維持在4元左右,相比去年繁榮的頂端,將現在稱之為谷底也不為過。
影響棉價的因素有很多,但在這樣的大漲大跌下,除了有游資炒作的因素外,供需失衡也是導致棉價波動的最大原因之一。當然,與國際市場也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傷了棉農苦了棉企
棉價起伏,令處在產業鏈最上游的棉農們很受傷。在棉價高時,棉農盲目的擴大種植面積,但棉價下跌時,他們無計可施,深受其苦,種棉出力不落錢。
據中國棉花協會監測,2011年全國植棉面積8018萬畝,同口徑比較增長4.1%;預計全國棉花產量738萬噸,同比增長11%。但由于棉價低迷,棉花交易也再沒有出現如去年那般的紅火場面。去年前三季度的上漲行情令棉農們很是自信,因為他們對棉價繼續上漲似乎有著充足的把握,但今年,更多的是霧里看“花”。
眾所周知,種植棉花需要付出多種成本,包括化肥、農藥、人力及運輸等等,棉價大跌,減少了收入的同時,也大大的挫傷了他們的種棉積極性。
與棉農一樣叫苦不迭的,還有處在產業鏈中下游的棉紡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棉花價格會不斷的向織布、印染、服裝、家紡等下游產業傳導。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8月份,有“紡織名城”美譽的福建省最大棉紡基地長樂市,在找不到訂單的情形下,遭遇整行業大幅停產。
這樣的現象在其他地區也有出現。棉價起伏,令棉花收購加工收收停停,庫存不斷增加卻難于銷售,紡織企業在高位時進原料,使得產品價格上升,至今仍未消化,從3月棉價逐步震蕩下跌之后,訂單量就呈減少趨勢。
紡織企業一位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無論棉價是高漲還是深跌,棉紡企業從來撈不到好處。連船小好調頭的中小企業,也同樣經歷著由棉價帶來的不可承受之痛。
下游服裝漲聲一片
棉農及棉企對棉花傷心,消費者卻對服裝的價格產生質疑:為何在上游棉農賤賣棉花的同時,下游消費者卻正在承受著服裝價格上漲的壓力?
眼下正值深秋,是秋冬服裝的銷售旺季,走進各大商場及服裝門店,可以看到,今年的秋冬服裝,價格漲了很多,動輒一件就有上千元,和以往幾百元就覺得貴的感覺比起來,消費者們早已跟不上價格上漲的步伐了。在市場上,現在已難以覓得一件500元以內的冬裝了。據說,各種品牌服裝表示,不僅不會降價,有可能還會繼續漲。今年同比去年,價格已經上漲了超過10%。{page_break}
記者在多次問到服裝企業為何現在衣服買這么貴時,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回答:沒辦法,棉花漲價了啊!可是,服裝漲價,棉花真的就是罪魁禍首嗎?
或許是一部分原因。如果棉價可以對服裝價格起到決定性作用,那么棉價也有大跌的時候,服裝為什么仍然年年呈現漲勢?
一位在江蘇做服裝生意的朋友告訴記者,服裝漲價主要是由于生產成本及商場費用提高了,而棉價對服裝價格的影響是一個很長的周期。實際上,今年秋冬服裝生產所用的棉料,大部分就是來自高價位的棉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