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促銷:“狂歡宴”還是“墳墓”?
焦點關注:“雙十一”的時候, 有位老電商人士在Q簽名上寫了一句話:“今夜,無人能眠。”這樣的不眠夜,剛過了一個,又來一個:“雙十二”。
淘寶官方數據顯示,“光棍節”期間,淘寶網、淘寶商城“支付寶”交易總額突破了52億,這超過購物天堂香港6天的零售總額。而淘寶自創的“雙十二”,一天內為淘寶帶來43.8億元成交額,涌入1.2億用戶,相當于近8000個大賣場的客流量。
“雙十一”“雙十二”相繼之后,所有人都記住了淘寶,甚至忘記了此前其因為商城提價而引發的爭議。可是,買家們記住了淘寶,又有多少人會在這場大折價之后,開始鐘情于參加活動的某個品牌,成為其忠實消費者?而對這些品牌來說,“雙十一”“雙十二”,除了賺到銷量,還賺到了什么?
以服裝為例,冬裝銷售是一年銷售的重中之重,而在最應季的這兩個月里,圣誕、元旦等促銷節點本身就接連不斷,再加上“雙十一”“雙十二”,如此大規模的接二連三促銷必然拉低了冬裝銷售的利潤,乃至整年的利潤。
為什么大多數電商都如此迷戀低價促銷?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沖動型消費,在“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氛圍里,是很容易產生沖動型消費的。在促銷節點上猛沖,很容易就能出一張很漂亮的成績單。對于很多電商人來說,在一個企業,有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身價倍增;而對有些企業來說,它的第一目標就是銷售額而非盈利,他們更看重的是未來的資本市場。
可是,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一場場盛大的狂歡宴之后呢?繼續低價,還有空間嗎?假如不是在清庫存,5折之后,還能再低嗎?企業會慢慢沒了更低價或持續低價的空間,消費者卻對低價充滿了預期,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等不來,他們還可以選擇其他的品牌。
所以,靠低價換來的市場空間不是恒久的,甚至是危險的。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訂單的沖量是可以拿錢買出來的,但是企業實現良性發展是需要時間練出來的,比如流程優化、關鍵指標設置是否合理,都需要時間、人員去做大量工作。”在低價換來了客戶流量之后,品牌需要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贏得這些客戶的忠誠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